阿拉伯的勞倫斯:傳奇、神話和現代中東誕生記

編者按:

2023年10月7日,爆發了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襲擊以色列事件。當我每天追蹤事態發展,在中東地圖上尋找沖突以其風暴所波及的地名,加沙、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特、土耳其……都會發現一個名叫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一般簡稱為T·E·勞倫斯)的年輕英國人百年前留下的身影。

T·E·勞倫斯,又被稱作“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現代中東的主要締造者。被譽為“近代以來最偉大歷史學家”的阿諾德·J·湯因比就著迷于這個“有點調皮”的年輕英雄,用“偉大”來定義他所觀察和理解的勞倫斯。

一個二十來歲、毫無從軍經歷的牛津學者因緣際會,在“一戰”中策動、謀劃、參與領導了一場浩大的阿拉伯民族大起義,改變并塑造了現代中東歷史。他的遺產和遺憾,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他所預見的種種,也一一成為令人傷痛的現實。

現代中東的格局主要是英國人創建的,年輕的勞倫斯則是英國政府在中東戰場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代理人。在和阿拉伯起義者的并肩戰斗中,他找到了超越帝國代理人的巨大使命感,并為之付出了全部的個人努力。他也因此被阿拉伯人尊為民族英雄和解放者。

百年以來,中東地區由和平、沖突、流血、仇恨交織而成的動蕩史,讓人隱隱感受到背后那股左右一切的神秘力量——它似乎遠遠超越了勞倫斯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個人英雄悲劇,甚至今天我們的立場、價值以及判斷。

就讓歷史本身來說話。

發自:上海 杭州

責任編輯:李屾淼

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視覺中國/圖)

1920年的一天,倫敦西敏寺一座私宅里,T·E·勞倫斯正沉浸在戰爭回憶錄的寫作中。一年前被逐出巴黎和會后,這位聲名響徹英倫的“一戰”英雄正掙扎于持續的抑郁中,只有寫作才能讓他暫時從絕望的沼澤中拔脫出來。

寂靜被一陣鈴聲打破,是從倫敦白廳打來的電話——對方是將出任殖民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他想邀請勞倫斯來協助自己處理中東事務。這位五年前因中東戰場失利而淪為“政治賤民”的爭議人物東山再起,正想辦法處理大英帝國在中東地區的一團亂麻。

“一戰”已結束,奧斯曼帝國被肢解,和平沒有到來:在巴勒斯坦地區,得到英國支持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和當地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最終升級為流血沖突;更嚴重的是在英國控制的產油區伊拉克,爆發了全面的反英起義,有上萬人在流血中喪生。

盟友們也沒好日子過——在外約旦的沙漠里,來自哈希姆家族的阿卜杜拉王子一直在兇狠地進攻控制敘利亞地區的法國人。幾個月前,法國人剛用武力從這個家族的另一位王子費薩爾手中強奪了這塊地盤。

1919年6月,爭吵了半年之久的巴黎和會畫上句號。在被勝利者瓜分的中東,到處是仇恨、流血和沖突。

盡管遭到勞倫斯的拒絕,丘吉爾絲毫沒有放棄的打算。這位未來將躋身于20世紀最重要政治家之列的不凡人物清楚:“阿拉伯的勞倫斯”是解開這一團亂麻的鑰匙。

這兩個都不走尋常路的“政治賤民”即將攜手塑造中東歷史。

1913年,勞倫斯(右二)與英國考古學家倫納德·伍利參與奧斯曼帝國境內赫梯王國古城卡爾基米什(Carchemish)遺址的考古行動 (視覺中國/圖)

聰明的“私生子”

他是一個愛爾蘭貴族與情婦私奔的結晶。

為了躲避社會壓力,勞倫斯的父母隱姓埋名避居鄉下,頻繁搬家,幾乎不與周圍鄰居來往。直到為了五個兒子的教育和前途,才大著膽子搬到了熱鬧的牛津郡。

在老師眼中,這個男孩非常聰明,性格安靜,喜好書籍,但又熱衷搞惡作劇。他尤其喜歡玩各種測試自己極限生存忍耐力的游戲,譬如不喝水、不吃飯、不睡眠,憑意志力總能堅持到昏厥崩潰的地步。牛津公立學校校長回憶說:勞倫斯和同齡男孩很不一樣,頗有些古希臘斯多葛派的作風,“對肉體的愉悅和痛苦都不在意?!?/p>

少年勞倫斯學習成績優異,尤其癡迷于中世紀騎士文學,對軍事史和考古感興趣。每到假期,他會和好友騎著自行車探索英格蘭的古跡,還到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館當助手。他后來考入牛津大學耶穌學院主修歷史。大學期間,他曾騎行2400英里考察歐洲的古城堡和軍事遺跡,一路風餐露宿到地中海。

1909年1月,為了搞清楚中世紀軍事史上的一樁學術公案,他單槍匹馬到敘利亞地區考察。在烈日之下,他從貝魯特出發,穿過黎巴嫩群山,到達巴勒斯坦北部;三周后返回貝魯特,再北上繼續更為艱苦的考古?;貋砗笞珜懥苏撐摹?2世紀十字軍東征對歐洲軍事建筑的影響》,獲牛津最高一等優秀獎。此外,還被授予一筆用于研究生階段的獎學金。

1910年,大英博物館啟動對今天土耳其和敘利亞交界地帶的卡爾基米什古城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

勞倫斯擔任初級助理,并很快成為挖掘現場負責人,管理兩百多個當地雇傭的工人。他做得很出色,平時常用阿拉伯語和工人們聊天,到他們家拜訪、做客,記錄下他們的民間傳說、家族內部和部落間的結構關系,以及他們對政治的看法。工人們對這個年輕的歐洲人也很有好感,因為他是真正尊重他們的習俗、文化,也樂于接受款待。

可以說,在當時,沒有比勞倫斯更了解敘利亞地區的西方人了。

在卡爾基米什,勞倫斯和一個13歲的敘利亞少年形影不離,非常親密。這個在回憶錄中被他喚作達霍姆的少年,真名賽利姆·阿赫邁德,即勞倫斯把戰爭回憶錄《智慧七柱》獻給的“S.A.”。達霍姆聰明俊美,臉上有兩個深深的大酒窩,笑起來天真燦爛。

除了學者的好奇心,勞倫斯在與當地社會的接觸學習中,對近東文化產生了真正的欣賞和敬意。他開始反思西方關于“西方啟蒙和教化落后民族”那種傲慢的帝國主義意識。

作為真正深入到敘利亞腹地的學者,勞倫斯已清楚看到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的大勢。

當時,統治阿拉伯半島四個多世紀、疆域橫跨亞非歐的奧斯曼帝國已步入黃昏,被人稱為“歐洲病夫”。隨著世界范圍內民族主義的崛起和國際商貿的發展,奧斯曼面對的國內外挑戰越來越多。在外部,經歷工業化的歐洲諸強在不斷地蠶食著它的領土和主權。

1917年11月,英國埃及遠征軍突破奧斯曼軍隊防線,攻占巴勒斯坦地區;12月,英軍進入耶路撒冷(視覺中國/圖)

在帝國內部,推動改革、要求現代化的力量也一直存在。1908年,一群被稱為“青年土耳其黨”的年輕軍官發動政變,逼迫哈米德二世恢復議會憲法。1913年,該黨的民族主義激進派掌權,建立了以“三寡頭”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獨裁體制,他們把改革方案調整為推行現代化、保衛伊斯蘭以及泛突厥主義,以爭取團結帝國疆域內的每個群體。

然而,在一個多語言多族群、社會構成異常復雜的龐大帝國里,任何一項改革綱領都不可能安撫到所有群體:世俗化的努力大大激怒了人數眾多的傳統穆斯林;鼓吹泛突厥主義又讓非土耳其人的其他族群,如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心生芥蒂……

此刻,年輕的考古學家醉心的,是腳下的土地、工作、友誼,還有愛情。當他決心把未來四五年都投入到對古城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壞消息傳來:大英博物館項目經費已耗盡,發掘工作必須暫停,直至有新的資金。

但有另一個工作的機會:受一家基金會資助,英國皇家工兵的一個特遣隊要對巴勒斯坦南部的尋漠地帶進行一次考古探險,要招募兩名考古學家,問他們是否有興趣。

勞倫斯和同伴欣然接受了?!皩つ痹诮裉煲陨械哪喜?,據《舊約》記載,它是古猶太人在先知摩西帶領下出走埃及、曠野流浪四十年的最后停留之地。

聰明如勞倫斯,他很快就猜到這個打著基金會名義的探險行動,實則是一次秘密軍事地理勘探。當時,英國出兵占領了蘇伊士運河及西奈半島的緩沖帶,和奧斯曼帝國的關系因此一直很緊張。到“一戰”爆發,因為擔心奧斯曼人一旦和德國結盟就會進攻埃及、奪取運河,英國人想摸清楚蘇伊士運河東側緩沖帶另一側——從巴勒斯坦海岸東南到亞喀巴灣之間的沙漠地帶的情況。

負責這次行動的是英軍上尉斯圖爾特·紐科姆。他對這個毫不在意享受、忍耐力驚人甚至到受虐狂地步的牛津學者產生了好感,對他的怪癖印象尤為深刻——總的來說,勞倫斯是個生性極為羞澀的人,但是一旦有人企圖阻擾或糊弄他,他就會變得堅決而大膽。在尋漠探險途中,因為處處受到奧斯曼軍警的監視、阻撓,勞倫斯把這種帶著孩童惡作劇般的突破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戰”爆發后,他把勞倫斯帶進了英軍在開羅的軍事情報機構。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在薩拉熱窩遇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0月,剛滿26歲的勞倫斯被派到英國總參謀部地理科擔任地圖繪制師。

置身于帝國的軍政高官之中,這個自負的年輕人依然一副邋里邋遢、自由散漫的樣子,對各種規章制度漠然視之。在他眼里,這些裝腔作勢的高官們統統是腹中空空的傻叉。

因著一位將軍想讓有身份的軍官給自己做匯報,勞倫斯戲劇性地被提拔為少尉。但他渴望的是到前線一展身手。勞倫斯身高不足1.65米,低于英國陸軍最低標準,所以唯一能上前線的機會是需要他的特殊才能的地方——中東戰場。

1914年11月2日,奧斯曼帝國最終加入同盟國,正式參戰。12月15日,勞倫斯坐著一艘法國汽艇來到開羅,到紐科姆領導的軍事情報單位報道。此時的開羅喧囂嘈雜,已是“一戰”中人員、物資的重要中轉樞紐,幾十萬來自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英屬殖民地軍隊從這里開往歐洲戰場。

1918年,勞倫斯在德拉一帶領導、發動了對漢志鐵路最兇猛的襲擊。圖為勞倫斯查看被摧毀的火車(視覺中國/圖)

“歐洲病夫”的百萬裂縫

在開羅的英國情報機構里,勞倫斯的工作內容之一是為倫敦高層撰寫描述奧斯曼帝國地形地貌、文化和民族構成的報告。

多年深入敘利亞社會的經歷,讓勞倫斯看到了這個老帝國內部的無數裂縫——在土耳其人過往鼎盛時期憑武力拼湊起來的龐大疆域里,存在著很多根本不想和這場戰爭扯上關系的族群;他們本來就對土耳其統治者充滿怨恨,戰爭使得這種恨意越發加深。在這個帝國中,人口最龐大的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

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上臺后所推行的現代化和世俗化改革,激怒了控制阿拉伯半島漢志地區的宗教政治領袖侯賽因·伊本·阿里。他是著名的哈希姆家族的頭領,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裔,世代守護麥加圣地。作為“圣裔”,侯賽因是伊斯蘭世界里地位最崇高的宗教領袖之一,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奧斯曼帝國加入“一戰”后,雙方關系越發惡化。對官方發動的所謂“圣戰”宣傳,身為宗教領袖的侯賽因保持沉默;奧斯曼帝國要求他派兵助攻奪取蘇伊士運河,他也只是派次子阿卜杜拉帶領一小隊人馬敷衍了事。

事實上,在“一戰”爆發前的1914年2月,阿卜杜拉借著到訪開羅的機會,拜會時任英屬埃及總督的基欽納勛爵,他試探性地問:如果漢志地區爆發阿拉伯起義,英國會作何反應?;鶜J納小心地回避了。

等1914年11月奧斯曼帝國正式參戰后,出任英國陸軍大臣的基欽納立刻給開羅發了一份密電,讓老部下斯托爾斯派人跟阿卜杜拉秘密接觸,去摸清侯賽因的真實態度。這一回,侯賽因謹慎回復說自己會保持中立,但同時暗示:如果英國人提供外部援助,同時保證不干涉阿拉伯的內部事務,他也許會率領他的追隨者發動起義。

這讓基欽納非常高興,他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