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讀“女畢業生的死亡日記”
存活著的人們只不過多了一點“阿Q精神”,或許這正是一個需要阿Q的時代,或者是一個正在培養阿Q的時代,只有一個擁有了“精神勝利法”的人,才能安然的活的更長久一些。
責任編輯:莫希
“為什么這么難?”這是劉偉在自己日記里留下的最后六個字。這是一種無奈的呼喊,同時也喊出了所有農民孩子對這個沒有出路的世界的絕望。最終,她選擇了離開。
記者寫到,“家庭的重負,生活的困窘,性格的內向,青春期的煩勞,都持續困擾著這位農村的女孩,而就業壓力成為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這是一個殺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壓力都足以壓垮一個人的靈魂。這也是一個社會底層人民沒有出路的時代,盡管你苦苦尋找,仍逃避不了各種負擔與壓力。在脆弱的個體生命背后,“ 背負著經濟與道義上的雙重債務”,記者寫道,“是大學生就業困境下,農民孩子所面臨的越來越堅硬的‘農門’”。
選擇讀書,終而是為了改變自己困窘的生活境地??墒?,當一個人選擇改變的方式,都已變成窮困境地的幫兇時,除了絕望,又還能有什么呢?讀書已成為一種負擔——金錢與道義——重重的擠壓在我們的身體與靈魂之上,使我們消沉,悲慟,絕望。
尋找,在一個沒有出路的時代,碰的頭破血流,還是未能撞出一條路來。存活著的人們只不過多了一點“阿Q精神”,或許這正是一個需要阿Q的時代,或者是一個正在培養阿Q的時代,只有一個擁有了“精神勝利法”的人,才能安然的活的更長久一些。
在重經濟而輕精神的時候里,帶來的是人們的幸福,還是更多精神上的責難?是把人們帶入了天堂還是困境呢?當前,難道就是所謂的進步?在這樣的社會,不隨波逐浪于物欲世界,是難以存活的。背負的負擔需要我們有更多的錢,別人是看不見我們的精神世界,只有錢能承認一個人的成就。所以,我們的讀書往往是耗費掉精力與金錢,同時,還為自己莫名的背上了道義上的債務。當無法承受生命之重時,只有被生命壓垮。
大學生的自殺事件已屢見不鮮,久而久之,變成了人們的習以為常。“習以為常”的時代也就是魯迅的所謂“麻木看客”的時代?;蛟S應該是,大學生的自殺根本就不值得關注。因為,現在的大學生鋪滿大街,死一個又有何稀奇呢?。我們在看著別人的死亡,或許會感到一點悲憫,或許不屑一顧,然而,很可能明天也就是自己的命運,因為我們生活在同樣渾濁的世界里。麻木的瞎子終會在不經意間撞到地獄之門上。
至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普遍增多,而學生質量不斷退化。大學生得不到別人的重視是因為大學生里水貨太多。常言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從此,大學生的聲譽,不也正是被那些濫竽充數的人所破壞的嗎?
大學已不再是社會底層人們沖困窘的出路,在這沒有出路的時代,已變成埋葬孩子們的墳墓。劉偉寫到:“總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本來年少的我如到暮年,甚至想到了死亡”??墒?,現在她終于做到了死亡,在她無法沖出這樣的困境,無法找到出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