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演唱會疑似假唱:應尊重觀眾要求“真唱”的權利丨快評
面對此次五月天疑似假唱的爭議,業界有必要更為精準地給出“假唱”的定義,以更為細致的立法與執法規范營業性演出,同時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障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自主選擇權與公平交易權,尊重那些出來質疑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五月天演唱會疑似假唱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事件源于博主“麥田農夫”上傳的分析視頻,他用軟件分析了粉絲在11月16日五月天上海演唱會現場拍攝的12首歌曲視頻,提取人聲分析之后,指控五月天“12首歌曲中有5首為假唱”,另一首則是“前幾句是假的,后面是真的”。
事件發酵之后引發各方反應。有音樂博主表示已向中消協舉報;上海市文旅局表示將要求主辦方配合調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工作人員稱已關注到此事,“正在等待文化執法部門處理結果”。五月天官方則先是發微博表示將在隨后的巴黎演唱會上全程線上直播,被外界解讀為“以此打消質疑”,其經紀公司12月4日也發出《嚴正聲明》,表示“巡回演出中不存在任何假唱行為”。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五月天上海演唱會的音視頻資料已提交屬地文化市場稽查部門,有關部門將對其進行科學的測評分析并公布調查結果。而無論此次五月天是否“假唱”,都將“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