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學術巨匠:略談翁同文先生的出版史與科技生活史研究

翁同文先生的治學植根傳統,視野與方法深受西學影響,將文獻與文物高度結合,將社會與人生充分融貫,特別關注下層社會、特殊技藝以及基本典籍。

責任編輯:劉小磊

翁同文(1915-1999),浙江泰順人。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受教于俞平伯、陳寅恪、錢穆、金岳霖等教授。1948年赴英國留學,1955年受法國漢學家白樂日邀請,襄助“宋史研究計劃”,撰寫《宋代人物生卒及第年錄》。此后歷任德國波恩魯爾大學中文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東方語言系、新加坡南洋大學及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等。出版有《中國科學技術史論叢》《藝林叢考》《四庫提要拾補》等。

翁同文先生是國際著名的中國文史學者,所涉治學領域既包含傳統的四部之學,也觸及社會史、文學史、文化史、藝術史、科技史等諸多領域,成就之杰出,影響之廣被,皆為世所知。我入學也晚,且因兩岸阻隔,未及拜識,很感遺憾。最近泰順召開紀念翁先生會議,研討翁先生的成就,承吳松弟教授以弘著兩巨冊見示,稍作披覽,欽佩無似,卓然大家,沾被當代,足存不朽。尤感欽佩的是翁先生晚年心系鄉梓,捐助尤多,鄉邦后學也沒有忘懷他的恩澤,出版文集,紀念討論,足為佳話。

我與翁先生未有請教面晤的機會,治學領域交集點也很少,有感于翁同文先生之拳拳鄉情,功存學術,也感于吳松弟教授之熱情相邀,泰順主辦單位之心感前修,弘傳學術,偶因雜事所困,不克預盛,愿將閱讀《翁同文文集》后的粗淺體會寫出。略陳瓣香,敬祭前哲。

一、《四庫提要拾補》:心氣很高的傳統讀書筆記

先說我較熟悉的文獻學研究,以文集第五編《四庫提要拾補》為例。此部分凡八十八篇,沿傳統書目題跋之寫法,大多較簡單,記錄《四庫提要》所見疏誤之校訂,其中有若干篇,極見用力之深。第一篇考宋初郭忠恕《佩觿》三卷,討論提要引《宋史》忠恕本傳,認為提要所引與通行之百衲本及殿本《宋史》有很大不同,推測二本有脫簡,因此而將忠恕在湘陰公劉赟幕府中的一段怨隙,對象弄誤。繼而就今存五代宋初文獻記載,還原郭忠恕之生平,恢復大端,批評忠恕為人“縱酒無檢,與人多忤”,且揭王國維所考,后周刻《九經字樣》,乃忠恕所書,其貢獻自有不可淹沒者。對元辛文房《唐才子傳》之四庫本八卷,今人言之多矣。翁考有一特別有價值之史料,即揭出元馬祖?!妒锛肪矶小额}辛良史〈披沙集〉》:“未可披沙揀,黃金抵自多。悠悠今古意,落落短長歌。秋塞鳴霜鎧,春房剪畫羅,吟邊變馀發,蕭瑟是陰何?!蔽滔壬虼酥佬劣小杜吃娂?,評價說:“陰何,陰鏗、何遜也。以此相比,深許之矣,無惑乎其與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