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學之美賦能生態建設!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張培忠為綠美廣東認捐168棵樹
(以文學之美賦能生態建設!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張培忠為綠美廣東認捐168棵樹,時長共1分40秒)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大自然是文藝書寫的不竭源泉、永恒母題。在嶺南山水間行走采風,感悟生態之美。把文學的筆觸深入到大自然生命的本體,踴躍書寫文學之美,講好人與自然的故事?!?/strong>日前,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張培忠通過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認捐認養168棵樹,為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貢獻自身力量,“請大家跟著我,一起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出一份力,以文學之美賦能生態建設?!?/p>
大自然是靈感寶庫,蘊含著豐富的創作資源。在30多年寫作生涯中,張培忠發表文學作品200多萬字,在他眼中,鄉土、自然是文學創作的熱土,也最能體現文學的力量。
如今,伴隨著全社會對自然的高度關注,生態文學寫作如火如荼。張培忠認為,廣東歷來是全國生態文學重鎮。古往今來,一系列文學名家留下了不少經典名篇。蘇軾詩吟“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使嶺南佳果成為嶺南文化的一張“名片”;巴金以《鳥的天堂》,讓江門新會成為廣東最重要的文學地理之一;秦牧散文《花城》,書寫“花市”百花爭艷之奇景,讓廣州“花城”的雅稱更廣為人知。
生態文學,顧名思義以人與自然的關系為表現主題,是關注生態發展,倡示生態道德,構建生態和諧的文學。日前,張培忠參加了廣東省作家協會始興縣生態文學創作基地揭牌儀式。立足于當地的“生態文學群落”,該基地將發揮樞紐作用,打造一個在省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富有生態特色的文學創作基地;培養一批能在廣東文壇脫穎而出的生態文學中青年作家;扶持一批重點生態文學創作項目;策劃一系列注重實效而又有影響的生態文學創作活動。
在當天廣東省作協召開的生態文學創作暨文學賦能鄉村振興“十百千萬”工程推進會上,張培忠與全省各地市作協代表及文學工作者暢談創作體驗,他鼓勵大家以堅實的文學實踐書寫豐厚的精神原鄉,以生動的筆觸描繪新時代廣東的美麗畫卷,用更多精品力作回饋人民和故土,增進全民生態意識。
他還與文學作家們走進韶關市始興縣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入體會當地生態之美,汲取創作靈感,展現當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來,廣東不斷將“綠美”植入發展藍圖,厚植高質量發展綠美底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正當其時。自今年6月起,省作協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實施“百千萬工程”的號召,在全國開創先河,部署啟動文學賦能鄉村振興“十百千萬”工程,組織千名作家“掛鎮聯村”駐點創作,駐點作家將深入掛鎮聯村一線,從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改革實踐中發現文學創作題材,捕捉靈感、潛心創作。
得知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張培忠立刻通過該平臺捐贈168棵樹,寄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美好的寓意,并呼吁全社會認捐認養,一起愛綠、植綠、護綠。“請登錄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認捐認養一棵樹。綠美廣東,與您同行?!?/strong>
“希望廣大作家做綠水青山的守望者,綠色發展的推動者,生態環境的保護者,生態文學的創作者、傳播者?!?/span>張培忠期待,全省更多作家踴躍投身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文學創作的雙向互動,行走綠色大地,深耕生態文學,共同打造廣東生態文學特色新品牌,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掃一掃
“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小程序碼,
歡迎跟著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張培忠
一起愛綠、植綠、護綠!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