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是厚積薄發——《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2023)》
愿意披露研發情況的企業數量在逐年增加,2023年已經突破了5000家,在整體企業中占比已經超過八成,三年提升約5個百分點。
2023年百億元研發投入的企業同比新增了13家,增長近半;十億元企業新增35家,同比增幅達12.82%;億元和千萬元企業數量,也以接近10%的速度在增長。
從入庫企業地域分布看,它們八成集中在三個主要經濟帶,其中,長三角地區的企業數量和科創活躍程度更高。
責任編輯:顧策
自2021年始,這是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連續第三次發布年度《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
2023年是見證科創力量和奇跡的一年。產業變革仿佛在一夜之間到來:AI迎來iPhone時刻,具形機器人開啟元年,衛星互聯網服務借道智能手機、智能網聯汽車進入生活日?!?/p>
它們得益于科研機構、實驗室在基礎研究上的突破,更受惠于商業企業的奮力推動。
有人抓住了機會,也有人慢了一拍。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更多資源投向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甚至再長遠一點的源頭創新、基礎創新。它們意識到,如果走在錯誤的路上,奔跑也沒有用。
看似突變的創新其實源自漫長歲月的積淀和積累。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8月,一群科學家聚在美國漢諾斯小鎮達特茅斯學院的一次會議,是機器學習在幾十年里的持續發展演進,更離不開2017年谷歌團隊提出的Transformer架構。
2023年9月,中國電信開通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手機直連衛星業務,是基于在此一個月前華為推出支持短信和通話功能的Mate60手機,再往前則是2016年8月發射成功的天通一號衛星。
人類就是這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企業的科創活動,越來越多地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結合起來,并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方式,進入人類生活,也塑造人類社會??苿摿?,也成為產品力、品牌力之外,企業競爭發展的重要能力。
2021年,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擬定了企業科創力評價指標體系,圍繞研發投入、研發產出和公司發展三個維度,將評估標準細化為27個具體指標,并搭建了一個超6000家上市企業的中國企業科創數據庫,并于每年底發布年度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
2023年,該數據庫的入庫企業包括截至2022年底運營主體/控股股東在中國的全部A股、絕大部分港股和美股企業,以及中國臺交所一家企業(臺達電)、部分可提供經第三方審計財報的非上市公司(比如華為)——共計6895家,排除多地上市、去重后有6715家公司。
從這些企業個體在研發投入、產出和公司發展的指標數值,以及同比增減幅,可以看到企業在自身發展中的科創軌跡,而企業具體指標值與入庫企業最高值的比較,推演出來的企業科創指標得分,也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家企業的科創坐標位置。
從企業個體所屬行業、所處地域出發,相應科創指標的累加,又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不同區域、行業的科創態勢,窺見其發展的動能與勢能。
當然,企業的科創投入并不會立竿見影轉化為營業收入,科創是日積月累,也是厚積薄發的過程。
超八成企業披露研發情況
從入庫企業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增加研發投入,并愿意主動披露研發投入情況。
過去三年里,入庫企業從6000家增至6895家,多地上市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