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先生和他的丁酉同年們
盧叔度和先生同為粵人,且都好古敏求,自是同聲同氣,十分投契。大概可視之為廣州話所謂的“死黨”。
責任編輯:劉小磊
當代稱得上“儒俠”的學者,容庚先生可算一位。
在先生的新朋舊友中,竟有一定數量的“丁酉同年”,且相知相交,始終不渝。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的確很讓人驚訝且困惑。
易新農、夏和順的《容庚傳》(花城出版社,2010)以較大篇幅記述了先生在1957年的足跡。
運動伊始,先生適任中山大學中文系工會主席,在其位而謀其政,覺得維護教師的利益理所當然,以致幾乎陷自家于死地。據說,若非上級早有指示,先生必為右派分子無疑。反右運動塵埃落定,先生仍然不斷上訴?!袄嫌摇眰兊缆匪?,大多數同事形同陌路,避之唯恐不及,唯有先生大聲問好。
這里,不妨以盧叔度為例,深入探究個中因由。
盧叔度(1915-1996),字尚志,號征雁,廣東高州人,肄業于中山大學法學院,先后執教于香港南方學院及廣西大學,院系調整后入中山大學為副教授,是吳趼人、《易》學專家,因與董每戡、詹安泰、吳重翰、葉啟芳等教授相善,無端成為“小集團”之一員。
盧叔度先生手跡。
盧氏和先生同為粵人,且都好古敏求,自是同聲同氣,十分投契。大概可視之為廣州話所謂的“死黨”。通過盧氏的《自述》,可約略了解他和先生的交誼:“我和已故的容老希白先生,可以說得上是忘年之交。他比我長二十一歲,是我的嚴師畏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明非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