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為何叫“因特網”?E-MAIL何不稱“伊妹兒”?

(本文首發于1997年9月26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視覺中國/圖)

(視覺中國/圖)

如果要評出1997年在中國信息技術這一行中發生的大事,“因特網”的出現也許算得上一件了。不過,這里說的“因特網”并不是指什么現實的網,而是一些熱心于標準化的權威們“推薦”使用的“Internet”漢語譯名。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翻譯,據說是為了把大寫字母開頭的“Internet”和小寫字母開頭的“internet”區分開來。

姑且不論我是多么孤陋寡聞,反正我沒見過什么小寫的“internet”。至少,“Internet”已經有一個含義貼切、并且被大眾接受的譯名————“互聯網”。哪怕一個外行讀到“互聯網”一詞,大致是可以“望文生義”,而如果讀到“因特網”就完全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了。

更何況,推薦的“標準”譯法來自音譯,而音譯顯然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其結果無異于不進行翻譯。想當年,翻譯界的先驅們曾把“民主”(democracy)譯成“德莫克拉西”,把“科學”(science)譯成“賽因斯”,這種早已被摒棄的方法居然在90年代末重新找回市場,讓人覺得不舒服。

如果這種音譯的方法可以成立的話,那么為了把大寫的“Web”和小寫的“web”區分開來,“Web”就只好被譯成“歪脖網”了。而通常用來提示的“menu”,恐怕就不能譯成“菜單”(免得讀者流涎水),只能稱作“蠻?!?,從而顯得更專業。

把好好的一個“互聯網”楞改成“因特網”,實在是一種勉強之舉。相比之下,按照推薦的標準譯法,“電子郵件”(E—Mail)被改稱為“電子函件”,看起來像是“改之有據”的。道理似乎很簡單:按照郵局的定義,郵件包含了包裹,而“E—mail”卻只是信函,而不是包裹。

可是,且慢。凡是懂得互聯網(對不起,我還是忍不住要用這個詞)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