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厄威特:“攝影界的卓別林”
2011年,這位“攜帶相機的歷史見證者和夢想家”榮獲國際攝影中心無限獎終身成就獎。在厄威特的鏡頭下,既有瑪麗蓮·夢露、約翰·肯尼迪、切·格瓦拉等明星政要的生動肖像,也有城市街頭素人與狗的溫情互動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子
艾略特·厄威特在自己的攝影作品前
“當我九十多歲時,我的作品和從前看到的都不一樣……有時你要用照片去問候,有時要讓照片去傾聽?!?/p>
2023年11月29日,瑪格南圖片社元老級攝影師艾略特·厄威特(Elliott Erwitt)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家中去世,享年95歲。
在長達七十多年的攝影生涯中,厄威特留下許多經典作品:1956年汽車后視鏡中浪漫的加州之吻;19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前撐傘“飛躍”的男子……這些照片早已成為20世紀最為人熟知的影像。但厄威特常說,拍照只是自己的愛好,“對我而言,攝影是一門觀察的藝術:在尋常地點發現有趣的事情?!?/p>
厄威特曾任瑪格南圖片社主席,2011年,這位“攜帶相機的歷史見證者和夢想家”榮獲國際攝影中心無限獎終身成就獎。在厄威特的鏡頭下,既有瑪麗蓮·夢露、約翰·肯尼迪、切·格瓦拉等明星政要的生動肖像,也有城市街頭素人與狗的溫情互動。承繼布列松的衣缽,厄威特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幽默戲謔的瞬間,他玩轉機智的圖像雙關語,定格一幕幕人間喜劇,因此也被視作“攝影界的卓別林”。
城市街拍浪游人
“當你碰巧帶著相機在某地出現,最棒的事就會發生?!?/p>
厄威特1928年7月26日生于巴黎,父母都是在法漂泊的俄國猶太人。他本名艾里奧·羅馬諾·厄威茨(Elio Romano Ervitz),中間名羅馬諾是他父親給取的,為了紀念自己在羅馬學習的時光。
厄威特童年在米蘭度過,他在校說意大利語,回家同父母講俄語。二戰爆發后,10歲的小厄威特隨父母逃離歐洲移民美國,因為語言不通,他漸漸養成了觀察周遭世界的習慣。厄威特后來表示,陌生的新環境“對拍照很有幫助?!?/p>
青少年時期,厄威特在加州生活,入讀好萊塢高中。他先后在面包店、冷飲店打過工,16歲時接觸到攝影,靠給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