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博士說 | 于秀源:沒有外在的需要,數學的發展會缺乏動力

高考數學難度提升,有利于將選拔人才的標準向邏輯思維能力強的方向傾斜,以配合當下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但問題是現在有些傾斜已經過度了,這是沒有必要的。

數學構成了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當其他學科發展到一定的瓶頸期時,數學能及時為它們遞上一把梯子,幫助它們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對于個人來說,數學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培養和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錢昊平

新中國首批18名博士之一于秀源。(南方周末記者翟星理/圖)

新中國首批18名博士之一于秀源。(南方周末記者翟星理/圖)

博士檔案

于秀源,1942年2月出生于山東省章丘區。

1959-1964年,就讀于山東大學數學系,1964年考取杭州大學研究生。

1964-1966年,杭州大學數學系研究生,師從陳建功先生,學習函數論。

1966-1968年,受“文革”影響學業中斷。

1969-1970年,在杭州人民中學任教。

1970-1978年,在杭州第四中學校辦工廠整流管廠工作。

1978年秋,考取山東大學數學系研究生,學習解析數論。

1980年5月,提前畢業,任教于山東大學數學系。

1981年,赴英國劍橋大學,進行超越數論的研究。

1983年5月,獲山東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基礎數學專業),留校任教。

1984年起,歷任山東大學數學系副主任、副教授。

1987年起任教授,在杭州師范學院工作,歷任杭州師范學院數學系主任、副院長、副院級巡視員。

1991年,獲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授予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2002-2008年,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籌)院長,衢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2021年,退休。

“我從小就喜歡數學,講不出什么理由,也許這就是命運吧?!闭劶斑x擇數學的緣由,原本講求邏輯的于秀源,選擇將命運當作這個問題的答案。

從10歲時一個人離家到濟南讀初中開始,杭州和濟南兩個城市記錄了于秀源七十余年的全部人生。數學,則是持久不變的主題。

1964年,于秀源考取杭州大學的研究生。那一年,他帶著簡單的行李,第一次離開故土山東,來到杭州,在陳建功指導下學習函數逼近論,并開展學術研究?!拔母铩敝袛嗔怂难芯可鷮W業。他先后在杭州市人民中學和杭州四中做過教師,先后做過校辦工廠(杭州整流管廠)工人、車間主任。在這動蕩紛亂的十年里,他從未放下過對數學的牽掛。

1977年,報紙刊發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的消息。已經在杭州整流管廠工作8年的于秀源再次走進考場。

36歲再讀研究生,于秀源深知困難重重,他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導師潘承洞教授的指導和建議下, 他選定超越數論和密碼學研究。1980年5月,入學一年半后,他就通過了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并提前畢業。1983年5月,于秀源作為新中國首批18名博士之一在人民大會堂接過博士學位證書,這也是山東省的第一頂新中國博士帽。

回憶這段歷程,他笑稱:“我讀了一年半研究生沒拿到研究生畢業證書,沒有做過博士研究生,卻成了博士?!?/p>

于秀源先后在山東大學、杭州師范學院擔任教職。在進行數論和密碼學研究的同時,他還開展數學教育的研究,培養了多名數學教育專業碩士,他用另一種方式延續著對數學的熱愛。

在于秀源看來,數學是一門吃“青春飯”的學科,需要天賦與靈感。耄耋之年的于秀源說,他現在已經很少再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