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可去死,也不會離開約旦河西岸去做難民”
我當時無法應對那種自由的感覺。我的大腦無法承受那種沒有檢查點、不再害怕道路上武裝的士兵的感覺,這是絕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民都不知道的生活。
即使是戰爭也有法則,其中包括盡可能多地保護平民,不切斷對平民的人道主義援助,不瞄準醫院,不使用磷彈等國際禁止的武器。
責任編輯:姚憶江
自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沖突爆發以來,約旦河西岸的暴力事件激增。
一些極端的以色列定居者對該地區巴勒斯坦人發起襲擊,受害者被迫離開家園,甚至遭遇生命與財產威脅。據聯合國人道協調廳2023年11月1日報告,此前平均每天出現3起暴力事件,現在已經增加到每天7起。
今年11月,美國拜登政府就對以色列官員施壓,要求后者遏制在約旦河西岸不斷升級的定居者暴力行為。12月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將對在約旦河西岸制造暴力事件的以色列公民實施簽證禁令,數十名個人及其家庭成員將受到影響。
不過,對于約旦河西岸升級的暴力事件,以色列官方并未作出正面回應。
1967年,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后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并開始建設猶太定居點。目前,約旦河西岸住著將近300萬巴勒斯坦人,大約49萬以色列人住在猶太人定居點。根據國際法規定,建設猶太人定居點是“非法的”。
熱沙是約旦河西岸的一名巴勒斯坦商人,她和丈夫、孩子一起做點兒巧克力生意。隨著加沙地帶戰事持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也受到影響?!叭藗儧]有什么事情可以慶?!薄俺鞘兄g的穿行也變得危險”,熱沙家剛起步的小生意也只能暫停。
熱沙說,戰爭開始后,她常常聽到“抓人”的消息,“幾乎每天都有”。即使在戰前,她所在的城市經常遭到以色列定居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