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短劇“精準圍獵老年人”:“騙老年人經濟”何以大行其道 | 快評
坊間瘋傳一句話,“互聯網上的老年人,如同三歲小兒懷揣黃金穿行鬧市,任誰都禁不住想要收割?!鄙踔劣诓糠掷夏耆诵母是樵副贿@些粗糲的互聯網產品收割,也要滿足情感需求的“剛需”。如果子女想要讓家中老人不至于花這筆冤枉錢,一是要盡可能地多陪伴老人、滿足老人的情感需求,二是教會老人更好地使用數字產品,避免被坑被騙,而這都需要更大的責任心、耐心與愛心才能做到。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與“短劇爆火”同時上熱搜的,還有“短劇圍獵老年人”。據媒體報道,有網友在網絡平臺表示“沒想到微短劇的受眾竟然是我爸”:僅僅一頓飯的工夫,父親就為看短劇“激情充值”200元。
這并非個例。多名網友跟帖表示父母對短劇上癮。受訪者父母中,有的兩個月充值4000元,有的消費總額上萬元。這些中老年人起初多是被刷屏的短視頻所吸引,一旦點開就被算法“套牢”收割。
短劇“圍獵”或“收割”老年人,是對短劇開拓下沉市場的情感性描述,除了事實判斷之外還有價值判斷。真正引發兒女憂心的是,這些短劇App的誘導消費已經堪比未成年人的大額充值或高額打賞。部分平臺的短劇小程序充值頁面自動勾選了“默認開啟自動解鎖下一集”選項,以自動扣款的形式收割老年人的錢包,乃至追款無門、退費無效。
“短劇圍獵老年人”的情形,說得精準一些就是“短劇騙老年人消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