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在歷史的長河中 學會堅定不移
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不能逃避歷史,因為我們創造歷史?!保渼P恩)因此,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學會堅定不移,這對我們民營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每年元旦前后,有“地產思想家”之稱的馮侖
都會寫一篇“新年獻辭”
總結上一年的企業成敗、經濟得失
展望、把握下一年的市場趨勢、經濟脈搏
每年交由本刊首發的“新年獻辭”,均成為企業界震耳發聵之雄文
金融危機繼續蔓延的2009年
面對中國經濟的“初潮”,中國企業界將如何度過
馮侖給出了他的答案……
2008年是全球震蕩、顛覆歷史的一年,奧巴馬勝選,美國自由平等的信念得到鼓舞;華爾街崩盤,令美式自由資本主義面臨信仰危機。中國仿佛獨步全球,風景這邊獨好。其實并不盡然。這一年恰逢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改革走到一個十字路口,經濟社會發展矛盾堆積,波動如巨浪,萬象斑斕,前途難料。一方面,政府可繼續選擇市場化改革,也可能退兩步進一步,用“社會主義”醫治市場競爭的創傷;另一方面,民營企業既可以選擇繼續發展、不斷在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也可能會一時受到社會變革的阻撓,落荒而退。
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不能逃避歷史,因為我們創造歷史。”(麥凱恩)因此,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學會堅定不移,這對我們民營企業來說尤為重要。綜觀改革開放三十年,對照世界經濟和人類進步的歷史,翻檢民營企業的生死簿,今天我們最應堅定不移的究竟是些什么呢?
翻檢民營企業生死簿
三十年來,如果把所有死掉的民營企業做一個梳理,檢視一下它們的生死狀,看一下生死簿,會發現它們當中80%以上死于和體制進行博弈,
比如張文中和黃光裕。如果是和體制博弈,那么只有一次勝負,出現危機就不可救藥。
第一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相信市場的力量。民營企業必須拋棄與體制博弈的習慣,勇敢地在與市場博弈中做大做強。改革開放三十年,其中最重要的變革方向就是放松政府管制,擴大市場力量。改革之初,政府壟斷和管理了幾乎所有的資源,政府有投資權、就業權、分配權、收稅權、抓人權,還有包括境內境外經濟合作等等。而現在市場管得已經非常多了,大部分經營活動都由市場參與的主體自己來決定。綜觀過去三十年的改革,政府是非常成功的,這個成功主要體現在兩件事情上:第一,在市場調節上,我們建立和擴大了市場調節的范圍。有市場才有經濟,有經濟才有財富的增長和創造。第二,在市場中允許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目前非公經濟已經發展到不容忽視的規模,它們創造接近50%的GDP,提供市場70%的就業崗位,提供接近50%的稅收。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成就和事實面前,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市場在未來將擁有更加巨大的力量?,F在有一些人會惶惑,因為出現波動,發生了經濟危機,想回頭來擴大政府的力量,包括最近四萬億的救市資金,90%都回到地方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中?,F在似乎還有一種看法,認為要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但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歷史任務,因為在毛澤東時代國企已經做大做強,而且是做到了最大最強。那時的國企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無所不能。然而實踐證明,當國企做大做強,直至做到最大最強的時候,我們的經濟卻陷入了即將崩潰的邊緣。相反,改革開放進程中,發展民營企業,發展市場的力量,才是真正區別于毛澤東時代的巨大進步。市場經濟挽救了中國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昌盛。毋庸置疑,市場經濟是使社會走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政治進步的一個重要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如果要進步,市場的力量就必須發展,民營企業的力量也就必須發展,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對民營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