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和暴雪致災性有何不同

12月13日以來,今冬第二輪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持續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在這次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中,雨雪相態復雜。為何此次雨雪天氣過程中又有雨、又有雪?暴雨、暴雪致災性有何不同?

我國氣象上關于暴雨的劃定,是以24小時總雨量達到50毫米、12小時總雨量達到30毫米以上為標準的。暴雪是指24小時降水量在10.0毫米或12小時降水量在6.0毫米以上的降雪。

監測顯示,本次大范圍雨雪過程中,有的地方降雪,有的地方下冰粒,有的地方是雨夾雪,有的地方還有凍雨。其中,華北大部、東北地區主要以純雪為主,山西南部、山東、陜西南部以及河南等地出現雨或凍雨轉雨夾雪、純雪的過程。

一種是液態降水、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雨和雪直接體現出相態的差別,其致災性也有明顯不同。

首先,災害特點不同。暴雨出現的時間短而急促,容易引發城市內澇、山區山洪等次生災害。暴雪則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造成明顯影響,但持續時間長,積雪增加,或在地面形成濕雪、結冰,以及濕雪在行道樹或電線上產生積冰等,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災害,比如道路積雪、結冰容易導致交通事故,電線結冰容易導致供電中斷,農牧業遭受低溫凍害等。

其次,防范意識不同。暴雨多出現在主汛期,暴雪則出現在冬季。主汛期暴雨時有出現,這一時期臺風、強對流、雷電等災害多發,公眾普遍防災避災意識更強;雪是冬季的產物,新疆和東北地區冬季普遍常見,南方出現降雪天氣時,公眾的心理更多是欣喜,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暴雪的正確認識。

暴雨和暴雪都是我國常見的氣象災害。當前,我國將暴雨預警和暴雪預警均分為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針對暴雪致災的特點,相關部門需按照職責落實防雪災和防凍害措施;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避免感冒,駕駛人員小心駕駛,車輛應當采取防滑措施;有關部門視情況調節居民供暖,燃煤取暖用戶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農牧區和種養殖業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塌的臨時搭建物。

總之,暴雪致災與暴雨致災有所不同,公眾應該加強防范意識,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暴雪帶來的災害。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