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得糖尿病,預期壽命越短
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時間越早,全因死亡風險就越高。一個人在30歲時確診糖尿病,預期壽命會少14年;40歲時確診糖尿病,預期壽命會少10年。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朱力遠
糖尿病流行率仍在繼續升高,根據2023年7月各地科學家協作開展的最新研究數據,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已從1990年的3.2%大幅增加到2021年的6.1%,未來三十年仍將繼續大幅增加,預計到2050年增長至接近10%,總的患病人數可能將超過13億。
參與這項研究的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與評估研究所研究人員王康穎(Kanyin Liane Ong)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盡管世界各地在糖尿病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但卻沒有辦法阻止這種增長,未來糖尿病在每個國家、每個年齡段都會繼續增加,因此,糖尿病不應被視為一種老年疾病,而是一種可以影響每個人的疾病。
它將給患病者個人的生命健康以及全球公共衛生系統造成極大負擔,因為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的異常并不只影響能量代謝,還可能導致血管、神經等其他身體組織發生病變,提升大量其他疾病的患病風險,更可能導致死亡風險升高。
最近,全球新興風險因素協作組的科學家特別研究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壽命問題,利用一些高收入國家長期收集到的健康數據,研究人員發現,過早患糖尿病對人們預期壽命將造成顯著影響,死亡風險明顯升高。
糖尿病不只是一種病
數據表明,相比那些沒有得糖尿病的人,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時間越早,全因死亡風險就越高。70歲之后患糖尿病,風險升高39%,60多歲、50多歲患糖尿病,風險分別升高57%和84%。但是如果40多歲時就患糖尿病,相關死亡風險升高126%,30多歲確診糖尿病的話,全因死亡風險更是會高出169%。
這一研究2023年10月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全因死亡風險在健康統計中代表各類原因致死的總體風險,就糖尿病而言,最新研究中最突出的相關死因就是心血管類疾病和癌癥。
參考美國的死亡率數據,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在30歲時得糖尿病,那么相比沒有得糖尿病的人,他到50歲時預期壽命會少14年,如果更晚些得糖尿病,預期壽命會相對更長。40歲時確診則少活10年,50歲確診的話,少活6年。
這些發現是基于150多萬參與者的長期健康數據,調查開始的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主要來自新興風險因素協作項目和英國生物銀行項目。在長期跟蹤研究期間共記錄了數十萬死亡案例,結合人們診斷出糖尿病的時間,研究人員得以將確診糖尿病的年齡與預期壽命、死亡風險等健康結果相關聯。
每早十年患糖尿病,就意味著預期壽命減少3至4年,這一結論更加強調了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