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武漢洪水的“龍王之怒”:城市向我們出售了一種現代主義幻想

1931年中國江淮地區經歷了一場嚴重的水災,造成兩百多萬人死亡?!俺鞘邢蛭覀兂鍪哿艘环N現代主義幻想,即我們能夠擺脫自然的束縛?!睂W者陳學仁認為這是導致當年洪水的原因之一。90年前的水災對今天的我們仍然有啟發:現代城市創造了新形式的洪水災害,人們想出解決環境問題的辦法,最終卻造成了新的環境問題。尤其在氣候變化的威脅下,人類必須找到更好的方式來應對自然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1931年8月漢口市中心被水淹沒?!秱惗匦侣劇凡鍒D,1931年9月19日(《龍王之怒:1931年長江水災》/圖)

“今天的湖北人喝蓮藕湯或吃麻辣鴨脖時,應該感謝他們的遠古祖先馴服了濕地?!庇艂惔髮W歷史系副教授陳學仁(Chris Courtney)在采訪中表示。

在中國,人們有著與洪水相處的漫長歷史。1998年的長江水災至今仍留在沿岸幾代人的記憶中,然而并非每場洪水都能被歷史記住。在2023年出版的《龍王之怒》中,學者陳學仁嘗試還原1931年中國江淮地區一場受災總人口計五千多萬、有兩百多萬人死亡(包括因溺水、后續饑荒和流行病導致的死亡)的特大洪水,重點描寫了武漢地區。

因為無法融入上世紀30年代的民族救亡歷史敘事,這場被廣泛認為是有記錄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自然災害早已退出主流歷史的視野。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中國的江淮地區經歷了一場嚴重的水災,武漢三鎮在數月中成為汪洋,水災呈現了歷史眾生相:疲于應對的國民政府,接踵而至的日本入侵,難民營地與水上交通,饑荒與血吸蟲病……在水網密布的地區,人們常常通過供奉龍王祈求農耕、行船平安,這一災難在當時被許多人認為是政府拆毀龍王廟后,此地遭到龍王報復。

在對洪水的詳細研究中,陳學仁也考察長江流域的洪水歷史脈絡、人與洪水關系的變化。常發的洪水塑造了湖北的農業生態系統,人們也找到了利用自然稟賦的方法。在長江中下游的沖積平原,野生水稻的馴化讓農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糧食產量。人們在泛洪區定居,也增加了他們對脆弱植物的依賴性,以及滋生地方病和流行病的風險,農業讓洪水變得更加危險。1930年代的武漢一度是中國內陸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構成災害的不僅有自然成因,“致災機制”也在隨時代變化而不斷演變。

在過去的城市水災中,災難是現代城市的風險與脆弱性的驗證?!俺鞘邢蛭覀兂鍪哿艘环N現代主義幻想,即我們能夠擺脫自然的束縛?!标悓W仁認為這正是導致1931年武漢洪水的原因之一:“人們說服自己,他們已經消滅了季節性濕地。然而河流卻不這么認為?!?/p>

(受訪者提供/圖)

被誤解的洪水,被馴化的野生稻

南方人物周刊:盡管洪水對人類來說是災難,但對許多物種來說并非如此,反而是保持整個洪泛平原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必備要素。洪水脈沖在生態物質循環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陳學仁: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洪水可能是災難性的。從生態系統中其他物種的角度來看,洪水的影響可能會非常不同。對許多動植物來說,洪水是有益的。長江等河流每年都會經歷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這被稱為洪水脈沖。它們使得養分在陸地和水生區域之間流動,并將物種分布在整個流域內。通過這種方式,洪水脈沖常常創造出非常豐富的自然環境。

在遙遠的過去,長江被稱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