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專家王曉稼:春分至,患者可以觸摸的溫暖
提到乳腺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惋惜,恐慌還是絕望?
每年的三月是女性關愛月,從心靈,到身體,如何守護女性健康總會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然而,乳腺癌這個“紅顏殺手”,多年來都真實地威脅著女性同胞的生命健康。
或許是多年來與患者溝通交流的經驗使然,在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癌專家王曉稼教授總能很快拉近與對話者的距離,一邊嚴謹地介紹乳腺癌臨床診療領域的新進展,一邊不忘用平實的語言講述自己從醫多年的心路歷程。
作為乳腺癌領域的資深專家和經驗豐富的臨床研究者,他深知與乳腺癌的抗爭遠遠不止生理層面,還包括婚姻、家庭與職場,以及纏繞在癌癥上的恐懼?;蛟S徹底戰勝乳腺癌的時刻還未到來,但如今乳腺癌治療藥物層出不窮,不斷帶來新希望。他想用自己臨床研究上的經歷和成果,幫助更多人先消滅對這種疾病的誤解與陰影。
臨床研究是——他為醫大半生的責任與使命
腫瘤,99%患者為女性,發病部位是與女性緊密相連的乳房,這三個要素疊加在一起,映入腦海的就是乳腺癌。
去年,“乳腺癌已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癥”這一話題登上了網絡熱搜,熱度之下,仿佛對乳腺癌,人人都能毛舉縷析。但回到真實的乳腺癌內科診室,王曉稼教授卻感到,人們對這種疾病的誤解還有很多。
王曉稼教授大半生都沉浸在乳腺癌研究中。上世紀90年代,他在浙江醫科大學讀書時,便師從著名乳腺癌、大腸癌專家鄭樹教授。在跟著導師研究課題的日子,師生每天都會探討各種醫學問題,一次討論就是一場嚴苛的考試。老師的問題總是很犀利,“如果不及時跟進國際進展,就回答不上來”。那時王曉稼最怕師兄弟們說,你的觀點落后了,這個研究不是最近才報道過。正是在這樣嚴肅治學的氛圍里,王曉稼教授不知不覺走上了“科學家型臨床醫生”的道路。
走上這樣一條道路,就意味著高強度的學習貫穿人生。如今王曉稼教授是妙手回春的臨床醫生、德高望重的研究先鋒,更是桃李滿天下的醫學導師,但他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與探索精神。熟悉他的人說,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看到他手里捧著一本書或者一疊文件夾,里面往往是最新的學術論文,裝訂得仔仔細細。
王曉稼教授總是想著用更科學、更前沿的方式守護她們,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能夠給予她們信心,“即便是復發患者,我們依然需要對寶貴的生命保有敬意,對醫學的發展抱有信心,相信我們現在仍有藥物可以繼續治療。我們不能放棄,終會等到撥云見日、重獲新生的一天”。
參與學術會議的空隙時間,王曉稼也不忘研讀文獻 / 受訪者供圖
作為醫者,他不敢懈怠,因為他曾被刺痛過。在飄著雨的杭州,這位儒雅的學者回憶起過去那些慘痛又無奈的場景,還帶著長嘆的氣:“常常是一些憂心忡忡的女患者來到醫院問,我這是不是腫瘤,如果是,我就回家去?!?/p>
那個年代,藥物選擇少,患者進退維谷;藥物可及性差,使患者家庭內外交困。對于經濟上不寬裕的患者,因為害怕拖累全家,直接放棄治療的人不在少數。與病人交流越多,他越能理解這種與女性身體和社會身份交織的疾病——當一個人得了乳腺癌,抗爭就遠遠不止生理層面,還包括婚姻、家庭、職場以及纏繞在癌癥之上的恐懼。
在真實的乳腺癌診室,除了治療本身,經濟負擔、結婚備孕、職場競爭甚至能不能少掉頭發,患者心中的疑慮、顧慮源源不斷地拋給了王曉稼教授。而這位成績斐然的乳腺癌專家從不吝嗇與患者交流各種最瑣碎的問題與心事。
在診療的間隙,他甚至會細微觀察患者家屬的反應:來陪護的親人是站在患者的身旁,細心聽取醫生的建議,主動和醫生深入交流,還是躲在角落里默默玩起手機,對于患者病情完全置身事外,“心猿意馬”的微表情他都一目了然?!捌┤缫晃荒赣H生病了,兒子把母親送到了醫院,就開車回去了,從不參與和醫生的深度溝通。我理解年輕人的忙碌和壓力,但這樣治療過程中的信息怎么能保證通暢呢?對親人的關心還是需要更細膩地落到行動上?!?/p>
在面對晴天霹靂,尤其是像罹患癌癥這樣的人生艱難時刻,許多病人往往會將結果想得非常糟糕,甚至預設了自己無藥可醫、無法治療的情景。面對絕境中的女性,王稼
實際上,王曉稼教授的許多患者與腫瘤共同生存了十多年,一些早期乳腺癌患者通過治療完全回歸了正常生活,甚至痊愈的患者也不在少數。當初糾結要不要備孕的年輕女患者,后來還抱著孩子去看望他。癌癥病房不是只有沉重,也有新生和歡笑。
在王曉稼教授看來,中國過去三十多年間乳腺癌診療發展是充滿驚喜和希望的,尤其是治療藥物的發展特別迅速。從過去單一的化療手段,到如今能夠根據乳腺癌的分型來使用不同藥物,甚至像HER2陽性這類預后不良的病人也有靶向藥物可以治療。
“乳腺癌患者應該對自己有信心,同樣對科學進步也要有信心,因為有效的治療方案選擇余地正越來越大?!?/p>
臨床研究是——堅實地基以建創新之高樓
回首自己進入臨床的前十年,對那些放棄治療的患者,王曉稼教授深感惋惜。因為當時的患者除了要面對高昂的治療費,還缺少有效的治療藥物。在那個階段,晚期的乳腺癌患者幾乎只有化療一種選擇,而化療無法區別對待正常細胞與癌細胞,常常造成各種不良反應,讓患者充滿憂慮。
為此,王曉稼教授在腫瘤內科工作了5年后決定繼續深造。之后十幾年間,他作為臨床試驗的主要研究者負責了30余項國際國內多中心新藥臨床研究,主持了20余項乳腺癌課題研究,發表論文150余篇。在乳腺癌診療領域的前沿探索上,他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深入臨床實踐多年,緊跟臨床研究前沿的王曉稼教授見證了乳腺癌治療領域從貧瘠荒蕪走向百花齊放的盛況。
從整體看,雖然治療乳腺癌的武器庫越來越豐富了,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情況仍讓人揪心。有研究統計,我國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50%;患者經歷傳統治療手段后3年內極易出現腫瘤復發和遠處轉移,存活時間較短。我國的復發轉移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不足40%1。乳腺癌這個“紅顏殺手”,真實地威脅著女性同胞的生命健康。
在眾多乳腺癌分型中,HER2陽性患者大約占20%。王曉稼教授介紹,如果乳腺癌患者免疫組化做出三個+或者兩個+,診斷結果陽性,那么就是HER2陽性。這種分型的病人到了中期以后,病情進展速度相比其他乳腺癌分型患者更快,預后更差。
因此,如何針對HER2這個靶點進行深挖,是臨床工作人員共同的努力方向。隨著時代進步,抗HER2治療在乳腺癌診療中的重要性日益彰顯。其中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簡稱ADC)頗具盛名。作為一種結合傳統化療和單克隆抗體優勢的藥物,ADC給這些曾經“預后很差,早期易復發,復發后很難治愈”的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帶來了希望。
今年2月,創新抗體偶聯藥物(ADC)優赫得(注射用德曲妥珠單抗)在中國獲批首個適應癥,單藥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一種或一種以上抗HER2藥物治療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陽性成人乳腺癌患者。
王曉稼教授說,“如果把新一代的ADC藥物想象成精準制導的‘導彈’,它能夠精準定位并打擊腫瘤細胞,升級后的藥物憑借著更高的載藥量,在高效消除腫瘤細胞的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旁觀者效應,殺傷鄰近腫瘤細胞”。
對于HER2陽性乳腺癌這類特殊分型的患者而言,“現在他們已經有了治愈的機會,而且復發以后也有可能控制得非常好,甚至達到臨床治愈實現長期生存”。王曉稼教授說,對于復發轉移的晚期患者,我們也共同期待著新型藥物能夠幫助到患者獲得更長、更高質量的生存。
隨著創新藥物適應癥獲批,王曉稼教授堅信,未來創新藥物的可及性還會進一步提升,定能夠惠及更多相關患者。
臨床研究是——她們引以為傲的選擇
每一種新藥出現的背后,都有著扎實的臨床研究結果作為基礎,而這些成果,源于各地研究者所投入的大量心力。德曲妥珠單抗首個適應癥在中國的獲批,正是基于王曉稼教授所參與的DESTINY-Breast03研究的突破性結果。
作為中國主要研究者之一,早在DESTINY-Breast01臨床研究時期,王曉稼教授就已經敏銳地關注到它對于后線乳腺癌病人有很好的療效?!坝行蔬_到了60%左右,不復發不轉移即基本無進展生存期(PFS)將近19.4個月,這在過去所有晚期治療方案中甚是罕見?!?/p>
而在DESTINY-Breast01研究啟動后不到一年,Ⅲ期的DESTINY-Breast03全球多中心研究便快速跟進,而浙江省腫瘤醫院作為中國臨床中心之一快速加入國際步伐,身為主要研究者的王曉稼教授深感使命在肩。激動的同時,亦有壓力在身。隨著這項臨床研究平穩順利地推進,他感到更多的是欣慰與振奮,“在研究中設計的晚期乳腺癌治療方案里,創新ADC的效果好,起效很快?!?/p>
浙江省腫瘤醫院是浙江省最早進行乳腺內科臨床研究的單位之一
在國內和國際同步推進的德曲妥珠單抗的臨床研究,有效縮短了患者用上國際前沿創新藥物的時間差,這也使很多患者在進入臨床試驗時,對這款深受關注的新藥已是了然于心。
“過去患者會擔心臨床研究是不是‘小白鼠’,但現在很多患者四處奔走,就是為了能參與到臨床研究。尤其是衰減期的患者,他們非??释M入到臨床研究,甚至以進入研究治療組為榮?!?nbsp;隨著科學素養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對于臨床研究的期待和觀念也產生了改變,這著實讓行醫三十余年的王教授感到欣慰。
近年來,乳腺癌患者們抗癌意識的提高與求生意志的堅定令人深受鼓舞,自2018年7月20日至2020年6月23日,15個國家的169家研究中心入組了共計524例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其中59%為亞洲患者。
2021年,DESTINY-Breast03相關研究結果首次公布,深受國內外醫學界矚目。2022年3月24日,該研究中期分析全文見刊世界級著名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在當時也是德曲妥珠單抗相關研究第四次獲此殊榮。
DESTINY-Breast03臨床最新公布的研究表明,該療法可有效控制、延長乳腺患者疾病進展時間至近兩年,近4倍于既往同類藥物治療方案2。五分之一的患者疾病緩解,這意味著腫瘤細胞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消失3,將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存時長。
臨床研究是——“在規范下的高水平探索”
臨床研究是一種創新的嘗試,更是一種規范診療前提下的探索。王曉稼教授所在的浙江省腫瘤醫院是浙江省最早進行乳腺內科臨床研究的單位之一。作為先行者,就意味著所有事情要從頭學起。從業至今,王曉稼教授和團隊已經從事乳腺腫瘤基礎和臨床研究近30年,參與了百余項臨床研究。
豐富的臨床經歷帶給王曉稼教授最深刻的感悟是,“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規范,才能知道該怎么做臨床研究”。在他看來,無論是臨床研究的設計,還是臨床研發期間的管理,都是一個規范的過程,需要注重診療和研究的平衡,更需要注重臨床研究質量和患者權益保護的平衡。
但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臨床研究是否揭盲(揭曉各受試者使用的試驗用藥品組別)的問題,在研究過程中不提前揭曉藥品組別才能更好地完成臨床試驗,減少主觀判斷造成的影響。
如果原本規定不能揭盲,揭盲就會影響研究質量。然而,患者都是鮮活的生命,極端情況下不揭盲就不符合道德倫理,沒有做到保護患者?!拔覀儓猿诌@樣的原則——如果患者的副作用很強烈、容易危及生命,或者患者的下一步治療受到影響,那必須要揭盲?!彼a充說,這種揭盲是個例,個例不影響臨床研究質量。
某種程度上,臨床試驗更像遵守規范下突破現有治療格局的探索,既不能做得太少以至于無法通過審評審批,也不能做得太多以至于延緩開發進度。這些切身的感受,都是當臨床研究者這些年教會他的事。
作為醫生,王曉稼教授也十分注重科教與宣傳 / 受訪者供圖
從醫學生到擔任博士生導師,從醫生到擔任PI,各種角色的轉變讓王曉稼教授深深感受到醫生這一職業與其他職業的不同?!皠e人大學畢業就是畢業了,醫學生大學畢業只是開始學習的第一步”。王曉稼說。這種“學習”不僅僅是指讀書,還包括臨床實踐經驗、科研思維、患者交流體會、國際前沿進展的吸納。
與王曉稼的醫學生涯相伴相隨的,除了日耕不輟的學習精神,還有心系患者的仁愛之心。三十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在乳腺癌一線工作,不管再忙都盡可能保留周二的門診,讓患者可以及時找到他?!安荒芤驗槲覜]出門診,導致患者治療上的耽誤或者困惑?!?/p>
如何讓患者維持治療信心,是擺在所有腫瘤科醫生面前的問題。從醫多年,無論是心灰意冷,還是積極樂觀,無論是全力配合,還是左顧右盼,患者百態,王曉稼教授都見得足夠多。對于如何與患者更好相處,他有著自己的理解:患者的信心缺失,常常源于對于未知的恐懼;患者的意志消沉,則源于缺乏足夠共情的寄托。
了解癥結,便可“對癥下藥”。對未知恐懼,王曉稼教授和團隊堅持每兩周組織一次疾病宣講,用最質樸的語言為患者和家屬普及前沿的乳腺癌診療知識,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認知,加強治療信心,積極抗癌。缺乏共情和寄托,他就組建有上千人規模的患者群。他相信病友之間,這種同處困境、同聲吶喊、同心抗癌的羈絆與共情,所激發出的精神力量往往能為患者治療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
他把科教、宣傳看得很重,因為醫生不僅是治病,還要療心。孜孜不倦地進取鉆研,親力親為地投身臨床,是為了找到更有效的手段抗擊“紅顏殺手”,而體貼入微地暢談聆聽,深入淺出地宣講科普,是為了用更溫暖的頻率與患者和家屬們共振。
身著潔白大褂,王曉稼教授不僅是大家敬重的主任,也是親切和藹的“王醫生”,“我希望身患乳腺癌的患者們能夠勇敢面對現實,能夠正確認識疾病,能夠合理選擇治療。不要因為還在早期就無所謂,更不要因為晚期就放棄”。因為對于醫生來說,“每一個患者我都想救”。
參考文獻
[1] 左婷婷,陳萬青. 中國乳腺癌全人群生存率分析研究進展[J]. 中國腫瘤臨床, 2016, 43(14):4.
[2] Cortés J,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for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 Mar 24;386(12):1143-1154. doi: 10.1056/NEJMoa2115022. PMID: 35320644.
[3] Ahn S, et al. J Pathol Transl Med. 2020, 54(1): 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