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00個號的兒科背后,我們和兒科醫生聊了聊
兒科門診連地上都坐滿了人。
這個冬天,大大小小醫院的兒科持續爆滿,并在最近一個月內達到了高峰。凌晨的候診大廳照樣人頭攢動,精疲力竭的父母抱著孩子在人堆里插空,尋找能喘口氣的地方等待叫號。當大批患者在如此集中的時段涌入醫院,為了問診,等上三四個小時已經不算稀奇。
坐在診室里的兒科醫生們同樣疲憊不堪。每年春季和冬季流感易發的時期,兒科診室都會形成問診的高峰期,但今年這一輪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持續的時間尤為漫長,多病原體疊加高發,使得這輪呼吸道疾病感染潮成為醫療系統面臨的重大考驗。
然而兒科壓力大、節奏快,并非只在這幾個月,眼下的高負荷運轉只是兒科日常工作的一個集中切面。兒科醫護人員,因為承載患兒家屬全部的需求與期待,還要面對著各種形形色色而又鮮少被人看見的壓力。
北京某醫院兒科,醫生耐心地詢問孩子病情。(新華社/圖)
1:1000,兒科醫生的困局
兒科主任宋琳已經從業十五年,按照對外公布的門診信息,宋琳一上午的看診時間從8點開始,4個小時放出40個號,但事實上認認真真把40個號全部看完,往往時間要到下午兩點。
最忙時,宋琳連用手機點外賣的空閑都沒有,點餐也只能由家人代勞。常來送外賣的快遞員早與這個科室的大夫們形成了默契,默默把餐送到易于拿取的地方。
快節奏和長時間的工作已經是常態,“一個班”甚至能上到36個小時,也意味著她要接連幾天“白班連夜班”,只有將近天亮時,才能趴在桌子上休息片刻。這樣的排班每周會有兩到三個。不僅是宋琳,兒科醫生大多如此,有時熬夜加班后,宋琳和同事們清晨相遇,會互相“打趣”對方那張憔悴的臉。
兒科醫生們不得不打起精神,“你面對的是一個生病的孩子,思維不能出現半點差錯!”然而宋琳說起,這種高強度工作后,一次深夜開車回家,因為缺乏調節與休息,宋琳踩剎車的時間慢了兩秒,幾乎與一輛車擦車而過。緊急制動后,雙閃的紅燈在黑夜里突突跳動,宋琳才被嚇醒。
嚴重被拉長的工作時間源于問診環節的困難。成人說得清自己的病情,但孩子不行,“小朋友就診,常常就是哭,我們只能從癥狀里找確診思路?!彼瘟照f。溝通的障礙無形中拉長了每個患兒的就醫時間。近來由于就診量激增,部分地區的兒科出現看病排隊7個小時的情況。
北京某醫院兒科急診處,不少家長帶著孩子看病。(新華社/圖)
實際上,對于季節性高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各級醫院的診療方案基本是一致的,可以由二級醫院分流病人,部分社區醫院也開設了面向兒童的檢驗服務,癥狀較輕的孩子在基層醫院治療,重癥再轉診到三甲醫院,對醫療機構和患者來說效率都會提高。
在上海的兒內科工作25年的李醫生也給出了建議:“做好診前檢查——在掛號之前,在保障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先做好常規的檢查項目,不要等見了醫生之后又重新排隊做檢查,盡可能縮短一些家屬們排隊的時間?!?/span>
排隊久,問診慢,家長的焦慮和暴躁在所難免,當這些情緒傳遞到醫生身上,便成了無形的壓力?!耙粋€孩子來看病,有時一下子會進來四五個家長,都很焦躁,”宋琳說,“家屬的情緒,更多時候是醫生在承擔?!崩钺t生認為,“每個兒科醫生都承受著壓力,但這些壓力的影響究竟嚴重到什么程度,現在還缺少科學的數據或相關研究?!?/span>
即便兒科的工作有這樣那樣的煩惱,宋琳、李醫生以及無數兒科醫護人員仍然從工作中感到無可比擬的成就感。當一個來醫院就診時“病得誰都不認識”的孩子,出院時揮著小手說“阿姨再見”,宋琳就會堅定自己工作的價值?!澳欠N喜悅和自豪,會把那些不好的情緒都沖淡?!?/span>
湖南某醫院一名兒科醫生為患兒進行診療。(新華社/圖)
與此同時,這些終日與巨大壓力為伴的兒科醫生,更希望得到患者家屬與更廣泛層面的理解和支持。醫護職業承載著生命的重量,但醫護人員也是普通人,他們的健康需求與情緒需求需要被看見。在救死扶傷的期待之外,社會也應當對兒科醫護人員投以更多的關懷。
可愛的怪獸醫生,渴望被看到和關愛
兒科患者的年紀,通常還不足以理解父母與醫生間的微妙關系。但蔓延在候診室里的種種情緒,小朋友卻能夠感知。他們能從夜班醫生的神態中看到辛苦,也會在焦慮的父母對醫生說話時突然提高音量而不知所措。在走進醫院前,很多孩子的父母會說,“等會讓那個醫生阿姨、醫生叔叔幫你看一下,病就好了”。配備著聽診器、壓舌片的醫生們,在孩子的想象里就像魔法師。
在片中,醫生是有著可以聽見心跳的“大耳朵怪獸”,是配制泡泡藥水的魔法師,是可愛的雪球,是保護他們從出生到長大的人。但褪下怪獸的外衣之后,醫生也和普通人一樣,會生病,會疲憊,也會傷心難過。
同為兒童健康的守護者,科赴與兒科醫護之間有著深刻的聯系,也洞見到這一群體背后的真實生態。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有2.98億兒童,但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數據,兒科執業醫師只有二十多萬人,醫護背后的不易可想而知。在短片中,醫生的形象不再被塑造得“無所不能”,他們固然專業、敬業,但科赴更希望人們能夠正視他們的困難,給他們更多理解和包容。
在小朋友看待醫生的諸多視角里,有一種尤為動人:醫生也是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像宋琳一樣的兒科醫護,把太多時間給了工作,自己的家庭反而無暇顧及。宋琳的孩子只有5歲,因為很少能得到媽媽的陪伴,表現得敏感而又缺乏安全感。每天早上她一醒,孩子立刻也會醒,第一句話就警惕地問,媽媽你今天要值班嗎?
孩子的健康需要我們的守護,醫護人員的健康也同樣需要被關注。常年面對病人,加以“連軸轉”的高壓工作狀態,醫護工作者的免疫力可能會更差,帶病工作是他們的常態。這個冬天,宋琳就被傳染了兩波流感,有一天夜班上到凌晨三點多,宋琳突然心跳加速,這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但看著那么多深夜還等待叫號的家長,她還是回到了診室的座位。
為了更好守護兒科醫護所忽略的健康生活,成為他們所信賴和依靠的后盾,今年11月,科赴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紅基會”)展開合作,通過參與“兒科醫護關愛項目”,向湖北省各級兒科醫務工作者捐贈了超過160萬元的物資,其中包括各種家庭日常必備的健康護理產品。未來“兒科醫護關愛項目”還將擴大覆蓋到全國,為更多兒科醫護工作者帶來溫暖、務實的支持和幫助。
科赴中國攜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正式啟動“兒科醫護關愛”項目。
除卻以實際行動關護、支持醫護人員的工作和生活,科赴發現想要進一步減輕社會醫療體系負擔,加強家庭用藥安全的科普也是一門重要課題。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發布的數據,中毒是世界1至15歲兒童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我國每年0-14歲兒童因傷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就是中毒,而每5名中毒兒童中,有2名是藥物中毒。在每5名藥物中毒兒童中,有4名是因為誤服導致。
早在2018年,科赴旗下專業兒童退燒品牌美林就已啟動“兒童安全用藥中國行”公益行動,聯合相關合作單位在全國普及兒童安全用藥知識,以讓更多家庭早早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幫助兒童從小養成正確的健康行為習慣和健康管理模式。
為進一步提升患兒家長的疾病預防和診療意識,科赴還曾支持中國醫藥協會共同發起“最美兒科醫生”項目,以醫生專家短視頻科普的形式,分享兒童疾病防治知識。諸如此類的科普教育項目層出不窮,前不久,科赴旗下的雷諾考特就針對防治幼兒過敏性鼻炎而發布創意科普繪本《小鼻子雷雷大冒險》和公益紀錄短片《“敏感”童年》,受到了孩子和家長的一致歡迎??聘皥孕?,提升兒童健康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是促動孩子和家長建立科學的防范意識。
兒童健康事關國家未來和希望,也是落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重要部分?!霸诮】抵袊膽鹇灾笇?,兒童健康是科赴長期發展的重點關注領域。以科學為基礎、以創新為驅動,我們將為孩子們的每日健康負責,帶來更多科學、全面的健康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我們也高度關注著社會責任的踐行,并在科普兒童疾病管理意識、提升健康資源的公平可及、關愛醫務工作者、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成果?!笨聘爸袊鴤€人健康護理業務副總裁陳曉楓表示。
聚焦每日健康,與兒童健康管理同行
從對兒童、兒科醫護的關愛到對更廣泛的患者家庭的關注,科赴的公益實踐還圍繞著所有年齡段人群的每日健康而展開。為共同推動人們的健康素養、提升健康產品的可及性,讓更多人受益于科學的信息和產品,從而改變他們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使大眾和醫療專業人士可以更好地管理健康,多年來,科赴始終與政府、行業協會、學術機構緊密合作。
其中,中國紅基會就是科赴長期以來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以人為本”價值觀的驅動下,科赴積極響應鄉村振興、賑濟救災等多領域的公益需求,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此次“兒科醫護關愛項目”正是雙方推動人道關懷和醫療援助的又一碩果。據中國紅基會理事長貝曉超介紹,他們從2016年就關注到兒科醫護的困境,了解到科赴也一直在關注這一群體后,中國紅基會和科赴做了大量溝通,還深入武漢兒童醫院、英山縣婦幼保健院等醫院開展了需求調研。
“兒科醫護關愛”項目啟動暨捐贈活動現場,科赴中國個人健康護理業務副總裁陳曉楓發言。
可見科赴所希望為消費者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款藥品,更是更完整、更科學、更高效的健康管理解決方案。這固然與企業的產品和業務息息相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一家企業超過135年的傳承和沉淀。
科赴的前身是強生消費者健康,含括了美林、泰諾、邦迪、大寶、艾惟諾、李施德林等耳熟能詳的品牌。2021年,強生決定分拆旗下的消費者健康業務,兩年后,科赴中國作為一家獨立公司與中國消費者見面。盡管以全新面貌再出發,但科赴的歷史傳承與產品線,和兒童健康領域始終有緊密的契合。
隨著人們健康管理意識的升級,大家對兒童健康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細致?;趪乐數呐R床證據確保產品的功效和安全性,科赴始終堅持以消費者需求為創新。譬如兒童最常見的發燒,過去家長的訴求只有快速退燒,于是不少人的“童年陰影”里都少不了扎在屁股上的“退燒針”。今天家長們期待的退燒,不僅要見效,也要盡可能舒適,在無痛的前提下,還希望孩子能迅速恢復體力。
“我們提供退燒藥,也推出了輔助物理降溫的退熱貼,還針對發燒期間兒童所需維生素、礦物質和電解質的補充,研發了配套的保健品?!边@些產品最初始的需求,其實都源于消費者和兒科醫護的反饋,“聽到他們的聲音,再反哺于產品創新?!标悤詶鹘榻B。
兒科醫護關愛包,守護每日健康,成就非凡力量。
與此同時,科赴還發現健康產品的下沉和普及其實不單單以醫療機構為窗口。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如果孩子突發高燒,即便在深夜一兩點鐘,父母也可以在手機上買到隨時送達的退燒藥,但大多數欠發達城市的消費者尚未能享受這樣的便利。過去兩年里,科赴與美團合作推出了“小黃燈計劃”,意味著在深夜無論幾點鐘,都有24小時送藥上門服務,為急需用藥的人點亮一盞燈。有300萬個家庭已經享受到了這樣的服務,而且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加。
對此,陳曉楓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加強在中國的創效投資,通過提升產品技術和成分的可持續性和透明度,為消費者、患者帶來更專業、更實用的健康指導與產品,并進一步實現兒童、患者和消費者的整體健康獲益?!?/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