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暉 未來是不確定的,所以我們的努力可能還有點用
我既不相信全人類有什么普遍進步的規律,也不相信由于某種文化的優根性或者劣根性它就必然會興盛或者沒落。歷史的走向有機遇的因素,更多還是靠努力,所以我們的努力可能還有一點用。
秦暉1981年作為『文革』后首批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蘭州大學,主要研究土地制度和農民戰爭史,后轉向經濟史。1992年起任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建立了農民學?,F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方法》、《開放時代》、《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等編委。
我既不相信全人類有什么普遍進步的規律,也不相信由于某種文化的優根性或者劣根性它就必然會興盛或者沒落。歷史的走向有機遇的因素,更多還是靠努力,所以 我們的努力可能還有一點用。
今天我已年過半百,走過的每一步都是沒有想到的,很多事情不可預測。我一出生差點就是個瞎子,雙眼都是先天性青光眼,發現的時 候右眼已經失明了,左眼也嚴重視神經萎縮。如果不是手術很成功,我也許就會活在黑暗之中。
我在農村呆了九年半,當然不是因為我有什么理想,的確是沒有辦法 出來。也不是因為有誰迫害你,大家都很體諒我,每次招工都把我推上去,但回回都被體檢刷了下來。那時候上到縣里也是要有點關系的,我是兩次上去了又被打回 來。1977年高考時我是全縣文科第一名,但因為眼睛,再加上報的學校有點好高騖遠,沒有上成。嚴格說來我在學校里呆的時間是很短的,1966年一進中學 就碰到了"文革"。我是廣西人,廣西是"文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