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百萬”的修圖師:“請接受一些瑕疵,它們是另一種質感”

流量女明星對于修圖師的要求,往往是把她修得很完美,臉上光滑到沒有毛孔;而在公眾眼里有質感的女演員,會更加追求松弛、不憔悴又真實的狀態。

“我一直想傳播的一個概念:最高級的照片,其實就是像你,沒必要動太多,把瑕疵修一修,把人物的立體、質感修出來,其實就已經不錯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慕琰

對于很多修圖師來說,修圖的流程幾乎熟練得變成了肌肉記憶。(受訪者供圖)

對于很多修圖師來說,修圖的流程幾乎熟練得變成了肌肉記憶。(受訪者供圖)

對眼前這張照片的誕生過程,修圖師阿布再熟悉不過。從業5年,他幾乎形成肌肉記憶:轉檔、調色、定調、液化。最后一步“液化”最受重視,能魔術般將眼前的圓臉或國字臉,修成符合大眾審美的錐子臉。

在年輕人中,修圖正在成為一種深受熱捧的行當。在社交平臺搜索修圖師,只消幾十元的價格,即能收獲一張精修照。UserTracker數據顯示,中國拍攝美化類App單機有效使用時間,已從2021年1月的33.64分鐘,躍升到了2022年9月的41.91分鐘。

一張精美的照片是打造社交形象的不二利器。2019年,英國攝像師Rankin曾經開展了一個名為“自拍傷害(selfie harm)”的攝影項目。他拍攝了15位青少年的人像,并邀請他們利用圖片編輯工具,將人像改造成適合在社交媒體上發出的樣子。15位參與者幾乎修出類似的社交形象——眼睛碩大、嘴唇微噘、面容無暇。

在中文社交媒體上,人們涌入修圖師的社交賬號,驚訝于精修前后的巨大差別,為那個修后的驚艷形象埋單。修圖師們遭遇各式各樣的需求:有人對著修到變形的照片“指認”,說精修過的形象才是真正的自己;有人連服飾也要力求完美,比如衣服上一顆扣子歪了,會要求修圖師P正過來。

在一篇名為《媒介化社會中的照片投資》的論文中,研究者付曉燕、羅藹彤訪談了18位對修圖上癮的人。研究者認為:“隨著各大社交媒體和修圖軟件的技術更新迭代,個人的選擇成倍增加,但個案的修圖生活史經驗卻顯示,他們自己的需求卻變得‘模糊不清’了……修圖成癮者追求的自然和真實,未必是和自己更相像,只是技術帶來了更多風格的濾鏡和特效,模糊了對自身形象的認知,沉浸在讓自己變得更完美的樂趣中?!?/p>

資深的修圖師能從不同年份的修圖需求差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