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宇宙中尋找生命的種子
活在地球上,只要是有意識的人,就無法不被關于存在的兩大問題所困擾:我們是孤獨的嗎?我們為什么在這里?為了解答它們,人類中的智者殫精竭慮,將尋找地外生命的各種可能途徑一一嘗試。
兩個月前 天文學家在距地球2-6萬光年的星塵中發現了一種單糖 生命起源分子的組成部分。由此 認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科學家 再次興奮起來。
關于到底有沒有適合生命存在的地外區域這個問題,有兩派觀點是針鋒相對的:《稀有地球》一書中提出,由于促成地球生命形成的各種環境條件的產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至少在整個銀河系地球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居所;而《地外生存:人類文明在宇宙中的命運》一書則認為這個結論太武斷,要知道,生命的頑強往往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2.6萬光年之外的單糖
去年12 月,天文學家利用裝備有靈敏的輻射熱測量計的IRAM 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在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的名為G31.41+0.31的恒星形成區域中發現大量羥乙醛。它們蓄積在由塵埃和氣體形成的凝結盤的內核中,因此很有可能來自于一氧化碳分子和塵埃微粒之間的簡單反應。
羥乙醛是最簡單的單糖形式,可以和丙烯醛反應形成核糖——構成RNA(核糖核酸)的重要成分,也被認為是早期生命起源的主要分子。這個發現被評價為一次突破,出于兩個方面的理由:首先,G31.41+0.31遠離充滿輻射的銀心,因此若生物化學過程在此間進行的話,就不會被強烈的輻射所扼殺;其次,羥乙醛的豐富儲量暗示這種分子在整個星體形成區域非常普遍,這就意味著,行星成型的過程里將一直伴隨了“有機體建筑材料”,涌現一些高級結構可謂機會頗多。
為什么小小RNA就能讓這些科學家如此興奮?這里有必要澄清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在過去數十年中,生命的故事被錯誤地以為只有DNA在唱主角。然而生物學家近來終于發現不對路了——盡管基因組工程已經完成,但結果是蟲子、蒼蠅和人其實都有差不多的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