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給予了我什么?經濟供養+“做家”價值觀的厚植與傳遞

“父親”兩個字,其后天的社會建構意義遠大于其先天的生理學意義,對子女社會化過程的功能與意義遠大于撫養權層面的物質供給或供養。于廣大東亞家庭而言,父親的作用與意義尤為重要,很多時候,父親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家之主”,就是擋風遮雨,就是言傳身教,就是價值觀的厚植與傳遞。

責任編輯:陳斌

吃過午飯,我照例打開手機里的遠程攝像頭App,只見父親在一個木架子上壘墻,母親則是把和好的水泥往上遞。我一問才知,父親又在“建(修)房子”。原來他是考慮到家里庭院的閘門太窄,每次過車都要小心翼翼,他便把雞圈一側的墻向里面削減50公分。

很顯然,父親想到的是再過不到兩個月,他的兩個兒子、兩個兒媳、三個孫子和一個孫女都會回家過年,他想把庭院弄得寬闊一些,車子出入方便一點。

喜歡“折騰”的父親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喜歡“折騰”的人?;旧?,每次我回家,都會看到庭院里發生了或大或小的變化,我見證過和至今牢記于心的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幾點:

他建了柴屋。柴是鄂東丘陵地區每家每戶最重要的燃料,尤其過年期間,燒火、煮飯、炒菜、烤火、烤紅薯、烘衣服,對柴的需求量巨大,因而柴屋的地位最高,處于庭院里正前方位置。每到這個時候,他和母親都得花上約摸一周的時間去山上砍樹鋸木,搬回家,沿院落外墻堆成一長排,曬上半個月,最后搬進柴屋。

他建了廁所。村里此前的廁所是大家集體修建然后村民共用的那種,即挖一個大坑,上面放幾塊木板,四周有石頭堆砌而成的墻,左右兩側留兩個門,分別用兩塊布懸置,最后書以“男”“女”,便大功告成。其衛生狀況堪憂。在自家庭院里建廁所,算是文明與衛生家庭的“標志性事件”。

他建了豬圈。豬和豬肉于農民而言,地位與作用舉足輕重。曾幾何時,過年期間的最大準備就是殺年豬,年豬越肥,屋檐下懸掛的臘肉數量越多,塊頭越大,這樣的人家大概率是所謂的“大戶人家”與“闊氣人家”了。

他建了加工屋。過去,村民要碾米、打粉子,就得把相關物資挑至村里甚至鄰村的專業加工作坊,由人家代為加工,自己支付加工費。記得是五年前,父親嫌挑來挑去太麻煩,就購置了涵蓋碾米、打粉子等功能的一體機。其結果是,不僅母親想吃什么就可以足不出戶隨便做,鄰村的叔叔、阿姨每逢過年過節也過來加工各種美食。作為“老板娘”,母親當然可以大大方方地每次收取2-3元不等的碎銀了。父親負責加工,母親負責給人家端茶倒水,收錢及找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