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對方建立婚戀關系前,要不要考量原生家庭狀況?
最好的方式,還是結交那些在健康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人,或至少擺脫了不健康家庭關系的不良影響而建立了正常價值觀的人,以代價最小的方式建立新的家庭和社會關系。
責任編輯:陳斌
原生家庭對個人命運究竟有什么影響,是個長盛不衰的話題。在網絡上,感激父母潑天恩德的,和痛斥原生家庭的,在案例的呈現上顯得同樣活躍。也有一些暴論,如“不要跟原生家庭太差的人結親”等等
其實,這一說法折射出一種“門當戶對”的意識?,F實中,有的人會特別反對和這樣的家庭結親,理由是擔心影響子女性格養成,進而影響到自己家的和睦和愉快氛圍,甚至帶來更嚴重的結局。民間有語,“一親壞,九代敗”。在這背后,偏見與合理的考量是兼而有之的。
幸福的家庭各式各樣,并無統一的標準,但家庭和睦是一個顛撲不破的規律。而相對于經濟基礎雄厚的“積善之家”,條件不佳的家庭有三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情況,家里窮,但是父母價值觀正常,彼此能相互扶助、不抱怨。子女在教育、婚姻的問題上,得到了父母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