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時間對我壓力最大丨不惑 2024
要論遺憾的話, 就是做得太長了。
(本文首發于2023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不惑)
責任編輯:李慕琰
白巖松
白巖松用手機截了兩張圖,指給南方周末記者看。
“我在節目里一共說了不到一分鐘的話,在他們這里變成了幾百字,而且都是雙引號,我都快笑哭了?!?023年12月9日,白巖松在節目里評價“12·2南昌2.2億彩票事件”。一些自媒體文章,添油加醋一番,傳播量不低。
關于這些想象杜撰的言論,除了逗樂,白巖松想得更多,“我們主流媒體要增強自己的傳播能力,關注老百姓該關注的東西,按照新聞專業主義向前走,如果我們要是失語缺席,事實(可能)越來越失實?!?/p>
“白說”被認為是一種值得信任、代表主流媒體的聲音。但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這種聲音又會成為一些人討厭白巖松的理由。有人罵他,白巖松說,“好,我跟罵我的人站在一塊?!?/p>
2023年,“新聞學之辯”成了熱點話題。研究生入學,學生迷茫,問白巖松傳媒的前途是什么,白巖松反問,你能確定現在學哪個專業一定有更好的明天嗎?仍然是熟悉的白式回答。
1989年,白巖松畢業的時候,工作遲遲未落實,一度要動身南下。在《中國廣播報》干了四年后,他接到崔永元的電話,小白,電視臺要辦一個新節目,挺缺人的,你過去幫個忙?1993年,始于《東方時空》,這檔電視新聞節目開了電視改革的先河。他和那些叫他小白的同事、戰友們一起,率先站上這艘開往新世紀的船,讓電視直播成了新聞常態。
30歲的時候,白巖松做減法,能砍的都砍掉,不再擔任制片人,最后只剩下新聞?!拔易约阂彩羌鹊美嬲咧械囊粏T,”白巖松說,“我們為上一輪電視改革做出了推動并成為那次改革的受益者?!彪S后,白巖松創辦《新聞1+1》。
老白,現在人們這么叫他。40歲時,老白寫了12個字在《南方周末》上:“捍衛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爆F在55歲,他說,一張報紙就像一個人的人生,不在于一輩子每天都比原來強,一路走來一定是一條曲線。
白巖松做新聞,自己也成了新聞的一部分。12月11日,白巖松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媒介素養成為所有人和行當的標配
南方周末:2023年短視頻平臺的熱詞之一是“新聞專業之辯”,這是從張雪峰的那句“如果是我的孩子報新聞系,我會把他打暈”開始的,你怎么看這件事?你帶的學生,留在新聞行業的比例是多少?
白巖松:從來沒有一個行當是被別人說死的,但卻有可能被自己做死。真正想做新聞的人不會受這樣的語言的影響。我不評論他,我也不關心。我關心的是新聞該怎么去做。人們唱衰過無數行當,很多行當不還都在?誰也說不死一個行當。
我的研究生已經畢業了10期,超過110人了,大部分都在做傳媒。我最開始幾期甚至拿腳踹,希望他們去新媒體,但相當大比例在傳統媒體?,F在當然變化開始多了,因為就業壓力,我也認同,在生存和尊嚴和熱愛面前,一定要先選擇生存,但是都還好。
我前天跟傳媒大學的校領導、師弟、老師們在一起吃飯。其實我一直在講,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表面被大家放大了,現在看到新聞好像在縮小。但是好消息是傳播在擴大,你看哪個行當敢不加傳播?我也清晰地感受到,前些年的時候,新聞媒體招生的比例很高,現在在縮小,但是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