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醫生讓12歲女兒做家務:走向獨立與自負其責是成長 | 快評
所謂“父母之愛子女,則為其計深遠”,教導小孩學做家務與所謂“控制欲”并無關系,而是正常的家庭教育。將家庭教育套進“爹味”這種網絡詞語,變成了有組織的霸凌與規訓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醫生陶勇的一番網絡發言上了熱搜,引發輿論關注。
12月23日,陶勇在女兒十二歲生日這天發了一段“生日小記”,還配上了女兒照片。短文以讓女兒拍照遭遇“不配合”開頭,陶勇感慨女兒“拽拽的”,“往好了說是有個性,往實在說是臭脾氣”。讓女兒為老人盛飯、給舅舅舅媽弄烤鴨卷、給媽媽夾菜,孩子“乖乖照辦了”。最后在讓孩子洗碗這件事上遭遇“聯合攔阻”,但最終還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旁征博引,引經據典”讓女兒洗碗。最后陶勇總結說,“魔女和淑女的分岔路口”讓他“不敢懈怠”,這番教育的結果是“小女才露尖尖角,為父心甚歡喜”。
這段“生日小記”發出之后,卻在網上引發某些人的非議,社媒平臺充斥著諸如“爹味太重”“控制欲”“是好醫生但不是好父親”的評論。結合陶勇醫生曾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