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希望小學校長: 要做學生家長,又要做好心理輔導員丨不惑 2024
嶺背鎮的小學老師人數其實遠遠超出全國平均水平,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老師不夠。
(本文首發于2023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不惑)
發自:江西贛州
責任編輯:馮葉
曾紀茂
從廣州市南方周末報社出發,朝東北方向驅車約五百公里,最終到達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嶺背鎮,這里有一所與南方周末同名的希望小學。
于都縣,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集結地和出發地,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直到2020年4月才脫貧摘帽。
1990年代初,于都有不少孩子因貧失學。1995年1月20日,《南方周末》頭版頭條刊登文章《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記錄了于都縣失學兒童困窘的生活狀況,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南方周末》1995年1月20日刊頭版
其后,南方周末報社出資22萬元,在嶺背鎮中心小學的基礎上捐建了全縣第一所希望小學。小學教學質量由此大幅提升,高峰時期,學生數量突破一千人。
接下來的28年,《南方周末》和于都縣南方周末希望小學一直見證著彼此的成長和改變。
在《南方周末》“不惑之年”,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南方周末希望小學現任校長曾紀茂、首任教導主任孫小雨,共同回顧這所小學的建成記憶、鄉村教育的變化和他們對“不惑”的理解。
打赤膊,挖石子,平操場
1992年,23歲的孫小雨來到南方周末希望小學教語文。雖然年紀不大,但孫小雨已有5年教齡。他此前在同鎮更好的水頭小學當老師,因為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