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職業打假爭議近三十年丨不惑 2024

年已五十的王海還沒想過離開這一行業。對于打什么假,他也總結出了一套策略:要么打有社會效益的,要么打有經濟效益的,最好兩者兼而有之。

責任編輯:何海寧

王海(農健/圖)

對于職業打假人王海來說,所有故事的開頭已經被重復了無數次:1995年3月,22歲的他在北京隆福商業大廈買了兩副假冒索尼耳機,售假者卻拒絕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退一賠一,他在各個監管部門尋求解決方案,也屢遭碰壁。后來,他又買了十副假耳機,并向東城區工商局投訴隆福大廈售假。最終,隆福大廈賠償了王海此前購買的兩副耳機,卻不愿對后十副賠償。

但王海并未灰心。從當年9月至11月,他在北京橫掃十余家商場,購假索賠,斬獲賠償八千余元。在當時,輔以媒體報道與輿論的關注,他一戰成名,自此走上職業打假之路。

近三十年過去,中國消費市場已與當年大有不同,造假販假者同時代一并“進化”,王海的人生亦隨之沉浮,卻始終沒有離開職業打假行業。他在市場經濟方興未艾的年代常成為媒體的焦點,卻在2000年后的十年里,漸漸避開媒體的目光。近年來,隨著電商與直播的興起,他又開始高調炮轟新興領域中的欺詐行為。

王海從當年22歲的小伙子打成了50歲的中老年人,但在他看來,未曾改變的是,輿論場對他打假的認知始終分裂,國內不少地方仍保護造假的“既得利益”,有些法律也并未如他希望的那樣,真正傾向消費者。

“一年可能有幾千個案件”

在打假維權上,王海似乎永不停歇。

2023年11月,他在社媒賬號持續開炮,炮轟電商平臺篡改奢侈品保修卡,質疑大連一地上百畝櫻桃樹枯亡的原因,舉報江西一職??丝蹖W生實習報酬……

現實中,他也在12月等來了監管部門對他多年來最困難舉報的回應。此前,他曾舉報一家主打有機食品的公司存在涉嫌發布虛假廣告等問題,而當地市監部門在12月認定該公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