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存在三個時間維度的城市
12月28日下午19點的成都,此時路燈點亮,街上的車燈變成延伸向遠方的星河,這座城市里,一場把聚光燈照向年輕人身上的城市活動正式開場。
“青春大講堂·2024成都城市跨年演講”活動現場。(活動主辦方/圖)
坐在“青春大講堂·2024成都城市跨年演講”活動臺下的李薇,是在好奇心驅使之下,跟朋友一道前來的。2023年即將過去,除了臨近過年的思鄉情緒,她也想跟生活了將近10年的城市一起細數過去、跨越過去。
從選擇在成都上學,到選擇在這里生活,因為這座城市的獨特風致,她計劃著能在這里結婚、生子,她打算繼續把自己的時間線與城市交織在一起。她說,這感覺就像海德格爾那句拗口的話——“‘只消’此在實際生存著,它就從未過去,反倒總在‘是我所曾在’的意義上曾在”。用尋常話表達,約等于“過去從未消失,過去甚至從未過去”。
“來這里,真的會有種‘走不脫’的感覺?!崩钷闭f著夾雜四川方言的普通話?!白卟幻摗钡某啥?,像一場永不結束的聚會,在這里只要你愿意,似乎人人都能與時間處成朋友。
“老與新”的共生延展
一碗蓋碗茶能賣多久?對于人民公園的鶴鳴茶社來說,今年,這個答案剛好是100年。
這家成立于1923年的茶社,至今依然茶客不斷、熙熙攘攘。若說區別,只是曾經本地茶客居多,而今變成了外地游客不斷,但從三五好友叫上一壺茶、聊上小半天這點看,民國時期到今天,幾乎是沒有變的。
穿越百年、茶香依舊的鶴鳴茶社。(成都商報/圖)
人們來到鶴鳴茶社,大多還是想體驗一把這種“活”的傳統生活。而傳統生活要想傳承延續下去,則要不斷給人們更多“新”的回應。比如在高新區金融城開設鶴鳴茶社限時分店,比如結合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推出啤酒、鹵菜等夜食。
一家茶社就兼顧“老與新”的特性,從這一個小小的切片,能看到成都這座城市“老與新”融合共生的特質。
一面是數不勝數的老地標,如琴臺路、青羊宮和浣花溪,另一面則是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地標,如雙子塔、五岔子大橋、天府藝術公園等,還有千年“摩訶池”盛景重現、近代“祠堂街”修舊如舊……
千年古剎大慈寺,就挨著太古里這塊網紅地;有百年金街之稱的春熙路上,成都IFS的爬墻熊貓是必來的打卡點;舍此,還有藏在深巷街角的無數咖啡店、書屋和中古店……
讓過去和未來在同一時空勾連、交疊、延展,一種不違和的共生感,既成就了這個城市的獨特氣質,也塑造了無數人的日常生活。
“快與慢”的磁場交織
孫杰在出版單位工作,在他的字典里,成都的時間里還有另一種張力--快與慢,城市生活的快與慢在他的生活中交織著,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
工作日早上8點,帶著早餐,跟其他上班族一起,孫杰得在倪家橋站坐上前往高新站的1號線,8點15分左右走出地鐵站C口時,與一波又一波匆忙趕路的人流錯身而過,一下子就把時間從生活的“慢節奏”變成了工作的“加速度”。
雖然從事的不是金融、互聯網等以“快”著稱的行業,但浸潤在高新區的氛圍里,孫杰還是能從中午辦公樓擁擠的電梯、周圍小餐館的擁擠感受到扭緊發條的緊繃感,他說:“由不得自己,一旦進入這個場域,你做什么都會不自覺地加速?!?/p>
串串店里的“快與慢”。(紅星新聞/圖)
然而,到了下班時間,生活節奏又會被另一種磁場拖慢,用本地人的說法叫“安逸”:為了跟朋友吃上一頓老字號的“蒼蠅館子”,排隊拿號,等待1、2個小時對“好吃嘴”來說只是平常事;為了趕上去黑龍灘的夜釣,周三就早早準備好釣具、餌料,就等著周五一下班搶在出城“川A大軍”前趕到目的地……
住在一個平均每秒鐘處理60件快遞、每分鐘下線1.5萬塊集成電路、每小時誕生70戶經營主體、每一天創造60億元GDP的城市,不是沒有忙到“飛起”的時候,但在這里生活的大多數人,還是會在工作之余,給自己保留一段閑暇時間,畢竟單從聽感來講,成都話的語速似乎都比隔壁的重慶話慢得多。在“慢”里生活,在“快”里奮斗,這里也有一張一弛、相輔相成的城市智慧。
“長與短”的相宜成趣
因為住在動物園附近,天氣好的時候,李薇說她常帶著早餐去頂樓拍雪山,舍此,她喜歡晚飯后散步到附近的海濱公園,公園不大,但能拍到好看的蘆葦,還能打羽毛球。
今年,她常趁著周末騎車到北湖生態公園,然后沿著熊貓大道一路向南,最終到達青龍湖濕地公園。單程騎行15公里左右、一個半小時,算上往返,正好是半天。
桂溪生態公園內的綠道春景。(紅星新聞/圖)
但這段距離,也僅僅只占100公里環城綠道的1/10多一點,所以李薇明年的目標是,把綠道騎行的最遠站,延伸到南邊的白鷺灣濕地公園。舍此,她愿意把自己更多的時間花在成都幾乎年年都在更新的“深度游”項目上。
成都的“深度游”,其“深度”確實在不斷加深。從去年出圈的龍泉山看日出、環城綠道騎行、濕地公園露營“三件套”,到今年更新的鳳凰山看球、市中心citywalk、“黃金灘”野生蹦迪,愿意為“城市玩法”耗費的時間長短,可以依心情而定、隨性而行,但總的來說,在成都,“深度游”、“淺打卡”總相宜,因為城市細節和大面上都有不同的樂趣。
這場跨年演講即將進入尾聲時,李薇還沉浸在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柴霖的演講里,這是一段他與中國航天互相成就青春的動人故事,也是照亮無數青春夢想的一盞明燈。
用青春寄語揮別2023、迎接2024。(活動主辦方/圖)
這一刻,寒冬的夜里,全場幾百顆年輕的心聚在一起,像圍著一團溫暖的篝火,帶著對未來的期許,大家共同揮別2023、迎接2024。
明天,在時針滴答滴答的轉動中,成都與時間的友誼還將繼續。
(文中孫杰、李薇為化名)
網絡編輯:shi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