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市場迎戰不良貸款高峰丨2023新金融發展報告⑦

各家銀行信用卡授信總額度雖仍保持增長,但信用卡貸款規模增長已現停滯,授信使用率也微幅下降。

信用卡業務對銀行的貢獻開始分化:信用卡業務不振給多家銀行凈息差帶來了下行壓力,也有多家銀行信用卡業務繼續貢獻“正能量”。

困擾股份制銀行多年的信用卡不良資產問題已經或正在度過高峰期。

責任編輯:謝艷霞

2023年的信用卡市場在整體承壓下加劇分化。與此同時,信用卡市場再啟對外開放的節奏。

2023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總體運行情況》顯示,9月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79億張,環比下降1%,發卡量連續四個季度持續下降。如無意外,2023年將是繼2022年后信用卡發卡量連續第二個縮水的年份,信用卡正式進入“精耕細作”的存量時代。

與此同時,時隔三年多后,中國信用卡市場再啟對外開放。2023年11月19日,國際信用卡組織巨頭萬事達公司(MasterCard)在華控股公司萬事網聯獲得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并稱6個月內將在中國拓展成員機構,授權發行及受理萬事達卡品牌的銀行卡。

在市場整體承壓和對外開放的2023年,哪些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在為此前的盲目擴張埋單?哪些銀行的新卡業務已正式進入精工細作時代?銀行信用卡業務如何在更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拿捏規模和效益的平衡點?

一年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持續跟蹤20家系統重要性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最新動向,并對各銀行信用卡發卡量、交易額、貸款額、不良貸款額和不良率等核心指標對比分析。

調研分析結果顯示,2023年,在整體發卡量陷于停滯甚至下降的同時,信用卡貸款余額和信用卡實現收入等財務指標增速也同步下滑,信用卡交易額和授信使用率等指標甚至出現負增長,而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率指標持續增高,且增速明顯高于其它信用卡業務指標,信用卡不良資產規模迎來高峰。

與此同時,信用卡市場格局繼續分化,區域市場的頭部城商行仍在高速增長。

發卡量交易額“雙降”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重點關注的20家主要商業銀行,指入選央行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的全部銀行,包括6大國有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和5家城商行。這20家銀行的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等核心指標,均占銀行業85%以上,故極具代表意義。2023年,它們在信用卡業務上的具體表現如何?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據上述銀行2023年中報數據統計分析發現,截至6月末,18家主要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發卡量(農業銀行和廣發銀行未披露)之和達11.53億張,同比2022年6月末微增1.42%。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卡量變化情況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卡量變化情況

該數據與人民銀行公布的二季度末信用卡發卡量7.86億張相比偏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各行披露的口徑差異所致。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江蘇銀行和寧波銀行等披露的是“累積發卡量”,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和華夏銀行等披露的是“流通卡量”。鑒于采用“累積發卡量”指標者多為國有大行,實際在用的信用卡規模應遠少于11.53億張。

值得注意的是,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和浦發銀行5家銀行的發卡量指標同比出現了負增長。而5家城商行信用卡發卡規模繼續高歌猛進,同比均呈現兩位數增速。其中,寧波銀行2023年上半年的信用卡規模同比暴增40%。

2023年上半年部分銀行信用卡發卡量變化情況

2023年上半年部分銀行信用卡發卡量變化情況

但更核心的信用卡交易額指標卻在下降。各行披露的2023年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額數據顯示,2023年1-6月,14家銀行信用卡交易額合計16.5萬億元,同比下降了4.86%。(廣發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未完整披露2022年和2023年的中報數據,故不可比)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交易額變化情況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交易額變化情況

與此同時,14家主要銀行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額均出現負增長。其中,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均大幅下降超過13%,光大銀行和農業銀行降幅接近10%,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郵儲銀行降幅均不足1%。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認為,如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在2023年最后一個季度沒有超預期表現,則其2023年全年信用卡業務發卡量和交易額“雙降”幾成定局。

信用卡因何失寵?

自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信用卡業務因其獨特的屬性、客群和商業模式天然成為各商業銀行鼓勵個人消費、便利消費支付的重要抓手。在各方大力促消費的2023年,信用卡交易額為何不升反降?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認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等非銀行支付的全面普及化和高便捷度是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額雙降的核心原因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12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非銀支付機構服務超10億個人和數千萬商戶,年交易量超1萬億筆、金額近400萬億元,分別占全國電子支付業務總量的約80%和10%。

信用卡交易額整體下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相對于非銀行支付更多屬于小額支付外,信用卡的優勢領域大額支付在2023年整體疲軟。這也是信用卡交易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非銀行支付機構發展情況

非銀行支付機構發展情況

貸款余額微增,但授信使用率微降

循環授信和較長的免息期是信用卡獨特優勢。主要商業銀行2023年信用卡授信及使用情況如何?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各家銀行信用卡授信總額度雖仍保持增長,但信用卡貸款規模增長已現停滯,授信使用率則微幅下降。

截至2023年6月末,17家主要銀行(廣發銀行、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未披露)信用卡未償信貸余額7.44萬億元,同比僅增長0.39%,較2022年末竟然下降約230億元,為有記錄以來首度下滑。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授信及使用情況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授信及使用情況

與此同時,信用卡未使用額度則繼續攀升。2023年6月末,17家主要銀行信用卡未使用額度合計達11.2萬億元,同比增加3.57%。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信用卡未使用額度規模均超過1萬億元。平安銀行和郵儲銀行信用卡未使用額度同比增加分別超過900億元和600億元,是該指標同比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南京銀行和郵儲銀行的未使用信用卡額度同比增幅最大,均超過16%。

在上述兩項指標的綜合影響下,截至2023年6月末,17家主要銀行信用卡授信使用率跌破40%至39.93%,同比微降了0.75個百分點。其中,光大銀行信用卡授信使用率最高,達56.33%,而未使用額度增幅最快的南京銀行信用卡授信使用率僅有14.98%,排名墊底。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授信使用率情況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授信使用率情況

信用卡貢獻度分化

交易額下滑和貸款余額增長乏力,信用卡對銀行的業績貢獻度如何?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發現,2023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信用卡收入同比分別下降0.47%和4.55%;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2.5%和6.58%。由此可見,影響較為負面。

部分商業銀行信用卡收入變化情況

部分商業銀行信用卡收入變化情況

信用卡業務不振也給多家銀行的凈息差帶來下行壓力。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和民生銀行中報稱,凈息差同比分別下降21個基點、22個基點和17個基點,主要原因之一是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信用卡貸款增長放緩。

但也有多家銀行信用卡業務繼續貢獻“正能量”。2023年6月末,華夏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和中信銀行信用卡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3%、9.21%、4.90%和0.35%;建設銀行上半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20.83%,主要是信用卡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而寧波銀行則在中報披露,信用卡是該行“九大利潤中心”之一。

股份行信用卡不良貸款規模拐向?

信用卡貸款的資產質量更備受關注。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揭秘銀行信貸分布圖:哪里投放最多,哪里不良最高?》中,曾對2023年上半年主要銀行的信用卡貸款質量做過專門研究。其中最為明確的結論是,2023年6月末,信用卡已成為不良貸款規模最大的個人貸款業務。

上市銀行中報凸顯了信用卡不良貸款的“來勢洶洶”。

招商銀行中報顯示,該行上半年新生成不良貸款305.09億元,同比減少1.93億元;其中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204.47億元,同比增加23.99億元。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占比高達2/3。

興業銀行中報顯示,該行已將信用卡與房地產、政府融資并列為該行三大風險管控和化解重點領域,成立專門的柔性敏捷小組,集中全集團專業力量開展攻堅戰;該行加強總分行聯動,構建外包機構催收、司法催收和分行自主催收“三位一體”信用卡清收體系。一系列“猛藥”之下,該行上半年逾期貸款余額比年初減少了84.83億元,其中信用卡逾期貸款減少61.04億元,占比達72%。

不過,截至6月末興業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163.17億元、不良率3.94%,均位列主要商業銀行前列。下半年,興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繼續“控新降舊”,持續加大不良資產的現金清收和核銷處置,壓降不良規模;該行三季報則顯示,信用卡業務資產質量的前瞻性指標已出現好轉。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及不良率情況

主要商業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及不良率情況

興業銀行信用卡資產質量的表現并非孤例。2023年6月末,20家主要商業銀行中,有8家的逾期信用貸款規模環比年初下降,其中7家是股份制銀行(另一家為北京銀行);其中5家銀行6月末逾期貸款總額環比下降,逾期信用貸款下降對5家銀行逾期貸款整體下降的平均貢獻度高達78%。

2023年上半年部分銀行逾期信用貸款壓降量對逾期貸款總量壓降的貢獻度

2023年上半年部分銀行逾期信用貸款壓降量對逾期貸款總量壓降的貢獻度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從逾期貸款這一領先指標看,困擾股份制銀行多年的信用卡不良資產問題已經或正在度過高峰期。隨著各銀行精耕細作和技術賦能等相關措施效果逐步顯現,預計2023年各股份制銀行及部分頭部城商行的信用卡不良資產規模和不良率將有望筑頂企穩。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