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力的2023年度書單
汪宗衍在給王貴忱的信函中談到了許多有價值的學術問題,這正是許禮平看重這批手札的原因。
責任編輯:劉小磊
《出版的正反面》,徐海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
作者徐海先生長年供職于出版機構,深諳出版的方方面面,他的這部著作分為宏觀思考、作為組織的出版社、經營的細節及出版的陷阱四個部分,每一部分又分為若干章節。作為當代出版人,他系統地思考了現今出版存在的各方面問題,認為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出版業正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了論證這個觀點,他以極其凝練之筆,用兩千字講述了世界出版極簡史,在談到雕版印刷的形成機制時,他以印章代替簽字來作對比,認為雕版印刷的發明產生了復本概念,這才是真正的出版的開始。他還講到了雕版印刷形成的版片堆積如山,由此催生了現代印刷技術,尤其是激光照排,引領了印刷業的革命。他由此論述到了當今的短視頻促使火車上、地鐵里捧書閱讀的人越來越少,人們的注意力從文字又轉為了視覺,作者將此視為返祖現象:“發達的網絡將所有人連在一起,等于回到了原始社會?!逼浣Y果是回到了不需要文字,也不需要出版的時代。
接下來作者話鋒一轉:“如果孔子時代有視頻,就不再會有記錄他語言的文字”。這種局面盡管難免讓出版人灰心喪氣,但作者認為,這種變化是長期性的。他注意到在漫長的歷史中,凡是來得快的去得也快,報紙、電視的誕生遠遲于圖書,它們受沖擊的程度遠烈于圖書?!靶枰獋鬟_的信息越快,媒介消失得越無蹤”。昨天的報紙就是今天的廢品,上月的新聞本月就成了舊聞,但圖書不是片刻可以讀完,也不是一天可以生產出來的,其韻味通過反復咀嚼得以提升。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產品的稀缺性決定其價格,所以作者認為,圖書作者的創造力沒辦法實現彎道超車,越是經過時間打磨的作品,越能彰顯其價格。這些理性思考不單純是站在出版人角度憧憬未來,同時也是一位實操者以其經驗來洞察未來,書中談到的大量觀點對相應從業者有著很強的借鑒作用。
《讀書與藏書:27位文化名家的私人閱讀史》,綠茶著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3年4月
綠茶先生尚在求學時期,就到北大附近的著名書店風入松作兼職,他的選書才能很快受到店長重視,由此嶄露頭角。此后他供職于業界極具名氣的《新京報·書評周刊》,曾任《東方歷史評論》執行主編、《文史參考》主編、中信出版社副總編等職。近年來適應新形勢,他在網上開直播,通過巧妙的形式來推介新出版物,每年還參加各種圖書評審會,從選書的眼光來看,綠茶先生絕屬一流。
這些年來,他出版了一系列與書有關的作品。除本書外,另有《在書中小站片刻》《如果沒有書店》《所幸藏書房》等等,所有作品都圍繞一個“書”字。他的這部新著在撰寫方式上與其以往有所不同:他不再是站在上帝視角來評價每一本書、每一位書人,而是坐下來與書房主人對談,并對每間書房客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