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王群懷、張學峰:三位老兵的南周緣丨不惑 2024
何以不惑:四十歲后,反而更加有“松弛感”,也能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它記錄了社會的起伏,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薄拔以谶@份報紙里,看到了南周對社會現象的獨到分析,也觸摸到了人性最深處?!?/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王群懷、楊震、張學峰(農健/圖)
“在這份報紙里,我看到了南周對社會現象的獨到分析,也觸摸到了人性最深處?!笨哲娡艘圮娙藦垖W峰至今仍然覺得,《南方周末》傳遞理性聲音,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思考問題、對話觀點的平臺,吸引了一大批追求深度閱讀的讀者。
“我們在《南方周末》不僅讀懂中國,更讀懂關于人生的認知和智慧,也讀懂了‘不惑’?!痹诤\娡艘圮娙送跞簯芽磥?,四十歲既是離開青春邁入中年的歲數,也是一種心智的成熟和思考的開始。
退役上校楊震則認為,無論時光如何變遷,《南方周末》都在大部分人的生命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八涗浟松鐣钠鸱?,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p>
“多發點聲”
上世紀90年代末,張學峰正在上大學。課間他就跟同學拿著鑰匙,在班級信箱里找“寶貝”,其中包括《南方周末》?!拔覀兠恐芏家獡屩础?。
張學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他最愛看《南方周末》,因為“能在這里讀懂社會,特別是讀懂‘復雜的中國’?!?/p>
從2001年大學畢業參軍入伍,到2020年轉業工作,張學峰給自己的軍旅生涯編了一段順口溜:把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