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如果不叫搖滾…… 從《尋找小珂》到《再見 烏托邦》

在跟隨采訪過何勇、張楚、陳勁等搖滾樂手之后,影片的錄音師有點受不了:“他們怎么這么慘?真難受?!薄澳阋詾樗麄儠鞘裁礃??”盛志民反問這個自己也彈金屬吉他的“80后”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黃家楊 朱曉佳

我一直以為他們開著凱迪拉克

“二十年前他們發明了刀子歌,二十年后他們分別死去或者進精神病院,為合約跟樂隊鬧翻,也許憤怒如往昔但大勢已去,不得不承認過去是個烏托邦。”一個香港網友充滿激情地在博客里寫下了《再見 烏托邦》的影評。

南方周末“影響力·全民亂拍”計劃里,導演盛志民的紀錄片最終定名《再見 烏托邦》。這部影片最初構思時曾名《尋找小珂》。1996年,曾經是“做夢”樂隊吉他手吳珂從搖滾圈朋友的視野里消失。很多人都記得這個英俊的男孩兒,記得他模仿日本“視覺系”搖滾的造型;關于他的下落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死了,至今也有人說他還活著。

在小珂的父母那里,并不存在第二種說法:他走了。1996年9月7日,小珂的母親永遠記得那個日子:“24歲,本命年,還差幾個月。”這一天她從自己的錄像店回到家,兒子已經離父母而去,他吞服了過量的鎮靜劑“曲馬多”。

吳珂的父親曾是中國錄音總公司的音樂編輯,崔健的《一無所有》磁帶就是他負責出版的,兒子跟著父親出入錄音棚,認識了許多樂手。1989年夏天,在長安街東延長線的八王墳,只有16歲的吳珂哭著求父親,要搞搖滾樂。父親答應了,給他找了吉他老師。為此他至今自責:“還是我害了他。”

在跟隨采訪過何勇、張楚、陳勁等搖滾樂手之后,影片的錄音師有點受不了:“他們怎么這么慘?真難受。”“你以為他們會是什么樣?”盛志民反問這個自己也彈金屬吉他的“80后”。“我一直以為他們應該是開凱迪拉克,戴大鉆戒,跟著幾個小弟……”

3月25日,《再見 烏托邦》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準備好來看憤怒搖滾青年的人們不知所措,觀影者后來在日記中寫道:“這片子超出我預期。它并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搖滾樂紀錄片,自我、嗑藥、叛逆、激情、反政治等搖滾主義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