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心之名翻書包查聊天?孩子的隱私,家長該怎么尊重|養兒育女
尊重孩子的隱私并不意味著父母對孩子的監管缺乏關心。相反,這是一種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式。
責任編輯:溫翠玲
家有孩子的父母,可能都會在不經意間翻翻孩子的作業和試卷,詢問孩子的交友情況和學習成績,有的家長還可能偷看孩子的日記和查看網絡聊天記錄。我曾經也想這樣,畢竟是自己孩子,看看又何妨呢?
孩子上小學后,我時不時地想知道他在學校的情況,這似乎是做家長的通病。盡管如此,在他面前,我依然假裝絲毫不在意他的學習情況。但內心總是矛盾的,我想克制住自己的這種想法,又總有一種不放心的忐忑不安。
與其他孩子一樣,他也最怕我們向老師打聽學習情況。所以每次回家總是報喜不報憂,考得很出色,他會主動向我們坦白;如果他不向我們主動提成績,那估計考得不是很拔尖。我曾想趁他睡著了,翻翻他的書包,了解一下具體情況,但轉念一想:萬一他發現我動過他的書包,會怎么樣?要知道,正是這樣一種“關心行為”,導致有些家庭發生親子反目成仇、孩子離家出走等悲劇。
毋庸置疑,無論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是查看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