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為:夜晚是白天遺留下的東西
他鐘情于在作品里展示夜晚,因為夜晚是對白天存在過的一切的記憶,是白天發生的東西積累來的,各種神秘的角落,隱藏著很多好玩的故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子
余力為在集美-阿爾勒的個展《客夜》投影裝置《環形影院》二號廳
因為北京的暴雪天氣,賈樟柯的早班機被取消。為了趕好朋友余力為2023年12月15日在集美-阿爾勒的名為“客夜”的個展和學術對談,他先坐高鐵去合肥,結果高鐵駛出沒多久就停駛了,不得已,他們查遍全國十幾個城市的航班,最終決定去石家莊坐飛機。到廈門已是12月15日凌晨。
在對談現場,賈樟柯援引戈達爾的話說,每一位導演身邊都應該有一個堅強的影像支持者,這個人就是你的攝影師,“毋庸置疑,余力為就是我本人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影像支持者,我們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的探索和進步,我們一起工作一直是加分的,互相一點也不損耗?!?/p>
余力為(左)和導演賈樟柯
“老賈”和“小余”
余力為掌機拍攝了賈樟柯迄今為止的大部分電影,用賈樟柯的話說,“他拍攝了我99%的電影?!?/p>
余力為上學晚,25歲才去比利時學習電影,畢業都28歲了。畢業后拍過一些紀錄片。1996年,香港舉辦IFVA獨立短片比賽,余力為的一個紀錄片拿了大獎。賈樟柯帶著他的電影《小山回家》參賽,拿了劇情片大獎。由此見面的兩人談了很多關于電影的話題,“感覺大家對電影的理念很靠近,他就邀請我去他家鄉看一下?!庇嗔椴痪镁腿チ松轿鞣陉?。
最初去汾陽,不是因為《小武》。余力為最先讀到的是《站臺》的劇本,“他說我們去看看拍攝《站臺》需要的一些場景。因為《站臺》需要的制作費用比較大,一時半會沒法實現,所以他很快就寫出了《小武》的劇本,用很低成本的方式把它拍出來了?!?/p>
余力為攝影作品《兇兆》
《站臺》是后來拍的。賈樟柯想起當初拍《站臺》的情景。這部影片講的是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計劃經濟時代的一個故事。余力為在片場使用鎢絲燈,在綠色里注入一點黃。一個偶然的機會,賈樟柯突然明白自己之所以拍那部電影,就是因為對這個淡綠色特別著迷。因為在電影中的那個年代,他還很小,七八歲的樣子,“那個時候我們老家山西的所有人家或單位機關的墻全部刷成綠色,我很矮,看不了太高,所以我滿眼都是綠色,我覺得一定是這個原因讓我覺得這個時代是綠顏色的?!辟Z樟柯篤定地認為,余力為將自己對于時代的微妙情感,用一種不易覺察的方法注入到影像里。
而余力為對于《站臺》的拍攝總有回味,在2023年元月延遲很久后突擊舉辦的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余力為做了一個名為“客夜故人來”的影像展,其中一個懸空的全息投影裝置,使用的就是《站臺》里的一張“新農村建設規劃圖”前一些老鄉在劇院影壁前候場、準備看文工團演出的場景。這個鏡頭,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