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校長宣布辭職:政治正確對轟之下沒有贏家 | 快評
馬丁·路德·金在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中曾經激情滿懷地表示,希望有一天他的四個孩子在被評價時,評判的標準將不是他們的膚色而是他們的品行。這句話是如此地樸素、具備普世情懷,如今美國左翼政治正確操弄下的現實卻是“就是要以膚色而非品行來評價一個人”。蓋伊的學術誠信事關品行這個基本問題,卻仍然似是而非地變成了一個“種族問題”或是“誰的政治正確更厲害”的問題,這也不啻為對馬丁·路德·金夢想的背叛。
責任編輯:陳斌
2024年1月2日,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宣布辭職,引發全球矚目。蓋伊在辭職信中表示,“我辭職符合哈佛的最佳利益”,“人們對我面對仇恨和維護學術嚴謹的承諾產生了懷疑——這兩個基本價值觀對我至關重要,而且,人身攻擊和種族仇恨引發的威脅令人恐懼”。
蓋伊注定創下哈佛歷史的多個紀錄:她是哈佛建校近四百年來第一名黑人校長,也是任期最短的校長,僅僅在這個位子待了半年多一點。而她在辭職信中提到的“人身攻擊”“種族仇恨”“學術嚴謹”,正是巴以沖突再起之后縈繞在蓋伊本人以及哈佛大學頭上那些層層爭議的關鍵詞。
蓋伊辭職并非是一個孤立事件的后果,一切都源于2023年10月7日再起波瀾的新一輪巴以沖突。10月11日,哈佛大學34個學生團體發表聯署聲明,認為哈馬斯發動的襲擊“并非無緣無故”,“以色列政權應該為正在發生的所有暴力事件負全責”。這個表態引發了美國各界的憤怒,哈佛的猶太校友紛紛宣布撤回校友捐款。面對洶涌的質疑之聲,蓋伊第一時間的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