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評定不宜以多取勝
從學理層面言,學術評定似由相對少數的人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更好,關鍵是評定者要充分承擔責任
責任編輯:蔡軍劍
從學理層面言,學術評定似由相對少數的人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更好,關鍵是評定者要充分承擔責任
今日我們大學校園中,人人都看到“學術行政化”的明顯趨勢。而隱伏在背后使其正當化的理念,恰是所謂“民主”。我曾建議反思:在學術和教育領域里,“民主”是否萬應靈丹?或以為有些危言聳聽,實則今日大學中推行“民主”,在世界上確已相當超前,諸如學術成績的判斷、學科發展的取舍,大都實行以多取勝的方式,在程序上日趨“民主”。
如今涉及學術的評審和評定,不僅都是集體投票,且參與投票的人有日益增多的趨勢。有的系不過幾十位教師,學術委員會成員則多達十幾位 (還有個人數相近的學位委員會)。其中多數當然是所謂資深學者,但很多時候,委員會的組成要考慮學科、專業的平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