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陳年喜:文學是個體和時代的載體|N-TALK文學之夜

在古老的葉爾羌河邊,有時候我經常會看見幾個人,無聲無息把一個死了的人抬到山腳下簡單埋掉,天地巨大,時光漫長,這些人顯得那么微小、緩慢。

現在回過頭看,礦山時期的寫作,可能才是真正的寫作,它基于生命,基于血肉,也基于生活和生活現場。

責任編輯:李慕琰

陳年喜,詩人、作家。圖為2024年1月5日,陳年喜在北京參加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南方周末資料圖

我從陜西來,帶著北方深冬的寒意,但今晚熱烈的文學的高溫把它融化了,就像我一生的寒意,大多被文學的溫暖融化一樣。

我演講的標題是《文學是個體和時代的載體》。這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簡直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我覺得有些話題可以重復無數遍,至少,對于我自己,是一種提醒,也是不改的方向和追尋。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無論你身處什么階層,生活在哪里,生活的成與敗,都是讀著、感受著文學走過來的。有一個說法是,中國是詩的國度,同樣,中國也是小說、散文、戲曲的國度。在中國,從來沒有任何一種非物質的東西,像文學這樣普及得如此深廣,貫穿人一生的所有線路。時光仿佛江河,不舍晝夜,無數的王朝、榮光,無數的實物與虛幻之物都風吹云散了,而那些偉大的語言,它們所記錄承載的人物、故事、情感一直都在,它們一直在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和行止,左右著我們的來路和去處。

我們常常說唐詩偉大,我覺得它最偉大之處是勾畫、還原、存真了一個王朝的全域圖景,從上到下,從廟堂到民間,從宏觀到細節,從大時代到每個個體,都被它感性又智性地一一記錄。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并沒有條件和機緣接觸浩繁的唐史資源,也讀不到關于它的記錄研究,但當你讀過唐詩三百首,那樣一個王朝的輪廓和細節在眼前都出來了,它的喜怒哀樂,一枝一葉,甚至它的氣味。我們從杜甫的詩歌里,讀出血肉的杜甫,也讀出一個時代的民生、世道,那些風雨如晦、人間細節。

有一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那就是文學的意義是什么。作為一個北方人,作為一個深受黃河文化影響的人,我始終認為文學的意義是記錄,記錄的意義是看見,讓同時代的人,讓后來者通過文本看見一些人,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