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璽璋的2023年度書單
狄德羅應葉卡捷琳娜之邀訪俄,在大約四個月的時間內,二人進行了四十余次私密會談,結果是各自懷抱向往、期待、好感的雙方,都感到非常失望,最終不歡而散。為什么會是這樣?原因是什么?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怎樣的教訓和啟示?
責任編輯:劉小磊
《經緯華夏》,許倬云著,南海出版公司2023年9月
許倬云先生以九十三歲之身,積數十年學術成果,為讀者奉獻了這部《經緯華夏》,使我們形象具體地感知到什么叫“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許先生的歷史敘事,大氣磅礴,縱橫捭闔,上接千古,下通黎庶,發大心愿,啟眾人思,非止由中國看世界,亦由世界看中國也!在許先生筆下,中國文化超越了自身的國族身份而具有了以“天下格局”為特征的“普世性”。也就是說,中國文化亦有可以貢獻于世界文化者。許先生在本書的開篇即表示,這是一部較為特別的中國文化史,特別在哪兒呢?或在于他看待中國文化的眼光和格局。他從歷年考古發掘所得成果入手,考察中國文化走過的艱難歷程,揭示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由和原因。他注意到,恰恰是適于農耕的地理環境,使得中國文化逐漸演化為一個具有包容性的超穩定生態環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僅是君子人格,也是中國文化的本性,是其幾千年生生不息的根基。但這也使得這種文化逐漸固化為自滿自足的格局,一度以“天朝上國”自居,四境之外均視為夷狄、番邦,從而喪失了對外來文化的反應能力。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許先生指出這一點,中國文化在其成型時期,有能力消化、融合不同質的文化,為何在宋以后,尤其明清階段,對外來文化的感應卻顯得如此遲鈍和保守,形成一種對外嚴拒固守的心態,以至于在西潮的輪番沖擊下竟顯得手足失措,魂飛魄散。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是許先生寫作本書的主要動機,也是他對后來者的期許。
《銀魂:張嘉璈和他的時代》,趙柏田著,浙江文藝出版社2022年8月
讀趙柏田兄的《銀魂:張嘉璈和他的時代》,對我來說,是一次金融、銀行知識的啟蒙和普及。對于張嘉璈,我以前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曾做主,把妹妹張幼儀嫁給了中學尚未畢業的徐志摩。這部巨著則以張嘉璈銀行生涯為主,這一特定的敘事角度,使我們了解到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另一面,有可能糾正傳統歷史敘事給予我們的誤導,補充新的歷史知識,使我們更接近歷史真相。比如袁世凱稱帝失敗,固是政治、軍事、外交多種因素促成的,很少有人提到銀行對停兌的抵制產生了哪些效應,這本書對此則有生動、細致的描述。又如北伐軍打到上海,以往流行的說法是江浙資本家與蔣介石沆瀣一氣,斷送了北伐革命。實際情況可能復雜百倍,蔣介石曾以革命的名義綁架銀行家,武漢政府則以革命的名義剝奪了銀行的資產。夾在寧漢兩種勢力之間的銀行家們,日子并不好過,同時,他們還要忍受由衷同情、支持北伐,而又反感國民政府強行野蠻掠奪的內心矛盾的折磨。這本書對于傳主矛盾心理的剖析和表達,給我很強烈的觸動。他們無法用對待袁世凱的辦法對待蔣介石,除了客觀歷史條件的限制,恐怕還有國人心理上對國民革命的信從。北伐革命何以能獲得這種君臨天下的魔力和神圣性呢?這背后的原因或許能解開百年中國歷史的諸多謎團。張嘉璈的人生命運是和這種歷史大勢糾纏在一起的,山河破碎,身世浮沉,都在作者的敘事之中,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吳宓的精神世界》,周軼群著,商務印書館2023年6月
周軼群女士所著《吳宓的精神世界》是一部試圖照亮吳宓精神世界的著作。吳宓這個人,盡管有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之父的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