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創新創業樣本丨簡甦: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算數

簡甦,一個二十年的持續創新、創業者。他說創新、發明的樂趣就是對未知探索的樂趣,“我爬山就愛爬野路,對我來說在可承受范圍內,探索任何未知都是有樂趣?!焙啴d把自己喜歡的創新歷程和兒子喜歡的“密室逃脫”游戲相提并論,“都一樣,就是不斷解決問題,找一條路走出去的過程”,“或者說所謂的創新、創業,不就是挖一個坑自己跳下去,再慢慢爬起來嘛?!?/p>

上一次,簡甦給自己挖了大坑,并成功爬出坑,是在十年前。他的專利發明,ESO(減風增濃)技術,在包裝印刷行業創造了一個應用的奇跡——在過去的八年里,整個包裝印刷行業幾乎都已經全面使用這項節能環保技術,“少說這項技術都為這個行業省下了數百億的資金了?!?/p>

無中生有的龐然大物

創業故事要從簡甦創業前效力的一家做彩鋼板的公司說起。彩鋼板就是在普通鋼板上復合一層各種顏色效果的塑料薄膜,替代在鋼板上刷油漆這道工序,減少刷油漆產生的環境污染,對外也宣稱為環保材料。當時該公司老板看中了簡甦在家電行業深耕多年的沉淀,希望他來參與運作這家公司,冥冥之中,讓他完成了從家電行業到節能環保行業的賽道轉換。

新入行的簡甦發現生產中印刷與復合兩個工藝環節都要排放大量廢氣,刺鼻難聞的廢氣讓人流淚嗓子疼,外人在車間內根本呆不住,簡甦也覺得如此排放廢氣不可接受,認為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但簡甦多方打聽后才知道這是當時包裝印刷行業默認的問題,基本靠忍,并沒有解決方案。當時環保要求并不嚴格,要求配備的環保設施也是走走形式,并無實際效果。

沒有現成技術,一路從大學就愛發明創造的他,自然就想到自己去設計解決方案。

“我頭腦中閃現的就是冷凝概念?!痹浽诳讫埣译姽ぷ?,主導開發空調控制器,所以簡甦對自己電子專業之外的制冷技術有所了解——制冷的時候,如果空氣濕度大,就有冷凝水滲出?!耙粯拥脑?,有機溶劑和水都是液體,前者在在高溫下會揮發成難聞的廢氣,自然在低溫下可以變成液體?!安幌M囬g排放難聞的氣體,就想能否把它冷下來,變成液體的有機溶劑,然后循環使用?!?/p>

一個粗略的解決方案瞬間點燃的當年的創業夢想——就是加一條冷下來的工序,可以解決包裝印刷行業和涂布行業老大難的環保問題,并能回收使用價格不菲的溶劑,寬廣的應用場景,可觀的經濟效益,讓簡甦與他在大學同窗余志君開始了一拍即合的投資創業?!霸诋敃r互聯網的年代,通過投資讓一項技術變成一個產業,似乎是一種時髦?!?/p>

一道冷下來的工序?那么多冷才能成功回收溶劑?回收溶劑怎么處理才能循環使用?一切都是模糊而未知?!八^創新,就是有個解決方向,一路把很多未知走通,走向后面的已知,有的走通就是成功了,有的沒有走通,就失敗了?!?/p>

未知走向已知,第一步首先在紙面走通。有整整八個月的時間,簡甦的工作模式就是一個人到處搜集資料,然后面對一個電腦,一直在畫各種各樣的圖,來完善這個項目的思路。經常一幅圖要畫了無窮多次,不停修改。想把溶劑回收,需要換熱、制冷,脫水多道工序,每道工序多有各種性能參數的匹配的設計圖,需要一邊畫圖,一邊計算。計算的模型開始也是不清晰的。需要不停地嘗試,畫很多次?!氨热鐡Q熱器,這個換熱器的設計不同以往,是特制的。我是一個換熱器的外行,我需要設計一個特別的為我所用的換熱器,首先我就需要學習。至少我要學習換熱器的相關理論,然后根據我的新需求,想辦法去設計一個可以實現的方案,再去和相關技術的供應商對接,看看有沒有可能實現我的想法。最后再可以設計一個動手做得出來的方案,這才有制作一個換熱器的可能?!?/p>

一個方案,包含了若干類型圖,若干細節圖,輔助圖,計算的方案,怎么加工,怎么組裝,這些細節都差不多了,才有開模、制作,一片片組裝。終于,一個三米高,兩噸重的龐然大物,從頭腦中,從圖紙上,落實到了現實。實驗室樣機完成,廣東環葆嘉節能有限公司的前身也成立了。

創新經歷的失敗就好比一個貴州人吃的辣椒,這是家常便飯

面對這個龐然大物,簡甦覺得跨越難度太大了。

他自認是發明創造的一把好手,可是之前的創新都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還有進口的先進產品參考借鑒,在別人的基礎上去完善,提升。而這次發明創造是在一個他專業之外的綜合技術領域,把一個他也不知道應該是什么樣的東西,在腦袋里一點點完善,然后做出一個龐然大物。他說大概就是大膽吧,敢于嘗試。

“恐懼?沒有。懷疑是肯定有的。最終結果沒有呈現出來,都是有權利去懷疑的。產品出來也要懷疑,去驗證,驗證一次依舊要懷疑,要長期驗證?!?/p>

實驗室樣機測試結果,溶劑可以回收,但是回收很少,所以氣味問題完全沒解決,完全不具備商業價值,“試驗證明這個思路有希望,都不能說可行。如條件具備就無限接近了?!?/p>

具備條件一,專業知識儲備。簡甦的專業是無線電通信,在科龍空調工作時對制冷技術有所了解而已。當年的創新涉及面太寬廣,化工技術、流體力學等等,沒有團隊的他只能自學,然后一知半解地做設計,基礎不扎實顧頭不顧尾,也導致設計偏差很大。如今的簡甦,因為這一系列的發明,已經把自己蛻變成一個各方面技術接近專業人士的通才,以他現在的知識儲備,他很清楚關鍵的冷凝步驟必須達到零下40度。條件二,技術。當年冷凝零下40度屬于一個相對尖端的技術,因此很難突破局限去大膽設想。而經歷十多年的進步后,這個技術在行業中已成為尋常。具備條件三,人力和物力。節能環保項目往往是一個跨界的研究課題,需要匯集不同專業的人一起來解決問題,組建這樣的團隊是一個費錢費時的事。

2011年,簡甦記得兒子出生那天,他必須去東莞,有一臺樣機在實際環境中測試。這算一個小成就,第三代樣機在自己廠房試驗效果還行,可以拉出去溜溜。而出去測試的效果并不理想,冷凝后,水結冰堵住機器的問題還是存在,溶劑的回收比例沒有那么高?!皼]有期待、擔心,沒有那么多惴惴不安,就是一步步往前走,方向對了,就是不斷去嘗試吧,這個道路上遇到的失敗之多,就像我一個貴州人吃辣椒一樣,是家常便飯。沒有那么多時間和心思去惶恐?!?/p>

從投資50萬到投資1000多萬,框架清晰了,團隊有了,一代代的設備在制造。不斷地測試,前后四五代,20多臺機器,每臺造價幾十萬,每一臺都憂喜參半,因為每一臺都有進步,但最終都還是得出一個讓人沮喪地結果:印刷機的烘箱太多,漏風太多風量太大,導致冷凝后,溶劑的濃度上不去,哪怕零下40度都不足以解決問題。而溫度一低,一方面因為結冰影響機器運行,另一方面制冷的能耗就更大,節能環保的目的就沒有真正達成。簡甦和他的團隊決定放棄印刷機市場,把目標收縮在復合機上,在復合這套工序中去使用,來達到回收溶劑的目的。最終做到回收溶劑80%,但是回收的溶劑不能直接使用,經濟價值不高,回收溶劑創造價值的這條道路依舊不算真正走通。

2017年,簡甦及其團隊已經把冷凝回收的關鍵技術基本摸透了,遇到了一個天作之合的客戶:風帆美新,后者希望他們能將冷凝回收技術應用到蓄電池隔板的生產中,幫助他們回收應用數量可觀的三氯乙烯。簡甦根據三氯乙烯不溶于水的特性設計了一個新的方案,溶劑回收率達到99%以上,節能效果也非常顯著,回收回來的三氯乙烯比較好分離提純,提純后可直接循環應用于生產。這個項目,風帆美新投入近1000萬,一年溶劑回收及節能的收益超過5000萬,持續使用至今,已經創造了超過3個億的收益。

這個標志性的項目創造的價值顯著,為前期屢屢碰壁的環葆嘉節能帶來了希望,不但獲得政府珠江西岸首臺套設備130萬的獎勵,也迎來了新的融資方的加盟。

劍走偏鋒的ESO,成了行業的最佳配角

減風增濃(后期起名為ESO)技術一直是環葆嘉舞臺上的第一主角。多年,公司貼錢貼力,希望能通過減風增濃的技術路徑,能達到經濟回收溶劑的目的。彼時,國家對環保排放的要求越來越高,環葆嘉的冷凝回收技術能減少有機溶劑(VOCs)排放,但是不能保證達標,所以,從溶劑回收的角度看,ESO大放異彩的機會不多,恐怕只有在溶劑用量更大的涂布行業才有前景;但單純從節能的角度出發,ESO不失為印刷機和復合機的絕佳伴侶。簡甦與上海靈博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的周發明總經理就利用ESO大幅度節能的方向達成一致看法,決定一起進行驗證。

幾乎同時,在《包裝前沿》雜志上,中國印工協VOCs治理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李建軍讀到了簡甦介紹污染治理技術的文章,出于行業敏銳,他主動聯系簡甦,介紹了包裝印刷行業迫切的治理需求,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為包裝印刷行業找到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國外治理有機廢氣的主流解決方案中,一個高富帥的主角RTO出現了。RTO設備是一種專門處理廢氣的燃燒設備,它能把廢氣升溫到800℃,通過高溫把所有廢氣中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比較徹底實現廢氣治理,但不解決碳排放問題。大風量的進口RTO設備非常昂貴,動輒上千萬,讓包裝印刷行業的中小企業望而生嘆,同時,處理廢氣消耗的天然氣成本高昂也讓這些企業望而止步。這樣的解決方案,價格是行業中絕大多數企業無法承受的,這就是李建軍秘書長找簡甦的原因,

恰逢其時,簡甦與周發明的聯合驗證取得成功,ESO的節能效果顯著,所需熱能降低至原來的30%以下,而且不影響產品烘干效果。與此同時,廢氣的排放總量也減少到原來的20%左右。靈機一動,簡甦換了一個思路看待自己得當家花旦:減風增濃后廢氣中VOCs濃度同步上升5倍,但還夠不上冷凝回收的經濟濃度,既然回收溶劑的效果不理想,那就改變應用路徑,回收熱量。把廢氣中的溶劑變成燃料,配合RTO直接燃燒產生熱量。這樣不僅不需要添加天然氣去輔助燃燒,還能把燃燒廢氣的熱量循環運用在生產上。當節能環保變得有利可圖,企業的污染治理才可持續。第一主角做不成就做第一配角,簡甦給自己的技術取了一個洋名字——ESO,與RTO匹配。

看似完美這出戲,剛開始幾乎所有包裝印刷行業的權威人士都不認可。簡甦說“他們覺得我是騙子“。

包裝印刷商業權威專家的普遍共識是:新風量要大,才能干燥得好,溶劑殘留量才低。這是他們長期形成的固有觀念。他們認為如果熱風中溶劑濃度高,殘留量就會大,對烘干效果有影響。這的確是他們在實際操作中觀察到的現象,但這只是原有設備缺陷造成一種虛假的現象,并不是本質。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簡甦并非行業人士,所以沒有“行業偏見“,他習慣從底層的技術原理出發,比較容易看穿本質。而他最基本的理論支撐是100多年前就有的道爾頓蒸發原理。有理論基礎,也有實際驗證結果,但畢竟顛覆了行業中大多數人的認知,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完成的任務。簡甦不得不在李建軍搭建的舞臺上一遍又一遍地講解,用更多的驗證數據來證明自己,甚至一次次拉上圈里的明白人周發明一同上臺進行說明。

為了改變用戶的認知、習慣;為了取得用戶的理解與信任,環葆嘉幾乎是徹底曝光理論基礎與技術細節,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持續宣傳推廣,ESO的原理終于被行業的廣泛接受,ESO+RTO也稱為行業VOCs治理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模仿者先于用戶理解接受了環葆嘉的技術,仿制的設備很快就百花齊放,環葆嘉由于前期投入過大,缺乏成本優勢,反而在收獲的季節落了下風,并未獲得與投入及貢獻成正比的收益。

雖然故事的結果是一個峰回路轉,意想不到的版本。不過,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得到推廣應用,為行業帶來了上百億元的經濟效益,為環境減少污染和上百萬噸的碳排放,所做的貢獻也得到行業的認可,簡甦還是感到自豪,他覺得自己的社會價值再一次得到了體現,算是做了善事集了功德。他自信滿滿地說,下一次會更好。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