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學老師的思考:想要再生一個,大孩兒反對怎么辦?
站在大孩子的立場與角度,他大概會這樣想,“家里只有我一個獨子,你們對我的照顧是全心全意的,你們會把全部的關心與愛都給我,而不會分給其他人”“你們的房子、錢、車子及其他財產以后都歸我所有,我不要和另外一個人甚至幾個人共同分享”“我是你們唯一的合法財產繼承人”。部分大齡孩子會如是想,低齡孩子則時不時受到長輩們的“教唆”或“蠱惑”,對于這種“教唆”或“蠱惑”,他們通常采取默許的態度。這一理由無不體現了當下部分孩子的價值觀,其功利心與自私心昭然若揭。
責任編輯:陳斌
適逢期末考試季,上午監考,下午監考,中午便約幾好友吃飯、閑聊,如我年齡相仿的中年人聊天,話題是少不了孩子的,孩子叛逆啊,一個班的同學比“卷”啊,老師的孩子反而成績一般啊,等等。
眾人紛紛說我好,意思是我有一兒一女,組成了一個“好”字。我當然反問他們為何不選擇“好”,大家各抒己見:“家里沒礦,擔心生了就沒米下鍋”“生得起,養不起”“沒人帶,我和老婆要上班,老人不在身邊”“我和孩子爸爸倒是想再要一個,但孩子不同意”。
有點出乎我的料想,最后一個理由居然得到了多人響應,但其邏輯也不難尋覓,站在大孩子的立場與角度,他大概會這樣想,“家里只有我一個獨子,你們對我的照顧是全心全意的,你們會把全部的關心與愛都給我,而不會分給其他人”。甚至可能還會想,“你們的房子、錢、車子及其他財產以后都歸我所有,我不要和另外一個人甚至幾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