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忠 | 教我們古漢語的老師:憶張金泉、黃金貴老師

我讀博士時到了廣州,在離開杭大后,反而更能感受到母校古漢語學科的深厚基礎和傳承力量。因為我在大學時就知道的古漢語“常識”,別的大學畢業的同學就沒怎么聽說過,這讓我意識到母校的厲害,才知道要珍惜。

責任編輯:劉小磊

黃金貴教授。

大學一年級時,我還是懵懂的。一上來就是現代漢語語音課,把我這種上大學后才學普通話的人整慘了。還有《語言學概論》,本來就枯燥,加上老師只是照著書本念,我完全沒聽明白。課后自己讀高名凱先生的原著,也是怎么都讀不懂??荚嚂r特別緊張,勉強過了關,好像是剛到及格線,這是我大學四年中學得最差的一門。以至于多年后還夢見在考場上,急得滿頭大汗,怎么也答不出來,醒來幸好是個夢——在夢里考的正是這門課。

不過到了二年級,好像就有趣和輕松了許多。所以日子也就過得飛快,轉眼四年就結束了。

現在回想,二年級時有一門“古代漢語”課,我們聽得有滋有味。本來語言課大都是枯燥乏味的,但老杭大的這門“古代漢語”課,似乎是個例外。

在老杭大,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學都是強項,但古漢語的師資似乎更勝一籌。那時姜亮夫、蔣禮鴻、郭在貽諸先生引領在先,后來,張涌泉、方一新、王云路等作為學科中堅力量挑起了大梁,他們都是由杭大自己培養出來的。到2000年,教育部設立文科重點研究基地,一個專業只取一家,漢語史基地就放在浙大,也可以證明浙大該專業的學術地位。我們年級的方一新同學長期擔任基地主任,前幾年才退下來,令同學們深感自豪。

我讀博士時到了廣州,在離開杭大后,反而更能感受到母校古漢語學科的深厚基礎和傳承力量。因為我在大學時就知道的古漢語“常識”,別的大學畢業的同學就沒怎么聽說過,這讓我意識到母校的厲害,才知道要珍惜。

但當時給我們上課的并不是姜亮夫、蔣禮鴻這樣的大先生,也不是講這門課最好的、正當盛年的郭在貽老師(郭老師給77級和79級都開了,卻正好把我們年級跳過),而只是兩位講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