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酒誥》開啟中國禁酒史:青銅器飲酒導致殷商與羅馬的滅亡?
眾所周知,酒變質發酸是因為乙醇氧化成了醋酸。古羅馬人就發現,用鉛器煮酸酒,本來發酵變質的酸酒就會變得甘美無比。發現這一妙處的羅馬人欣喜若狂,甚至特意把鉛粉放進熱葡萄酒里以達到同樣效果,還干脆用鉛罐儲水釀酒。然后羅馬就全民鉛中毒:神經衰弱,智商下降,情緒異常,齒齦鉛線,腹絞痛,貧血等等一堆病。
責任編輯:陳斌
年關將近,無論是各公司的年會,還是親朋好友的聚餐,喝不喝酒又要成為日常聊到的話題。每到這種時候,各路不學無術的營銷號,總會冒出來批判一下“五千年的酒桌文化”——然而我們知道清代以前,漢人在宴會時都實行分餐,壓根就沒有“酒桌”的概念。且中國古代長年實行禁酒和酒類專賣,還立法限制聚眾飲酒,而這一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商周交替。
商人酗酒
托《封神演義》的福,酗酒算是大眾對商朝最經典的刻板印象。不過這并非小說作者瞎編,實際上這個刻板印象還算準確——現代考古發掘的商朝青銅器,酒器占了絕對主流,比如爵、角、觚、觶、樽、觥、壺、卣;與之相比,周朝人用來陪葬的青銅器,批量換成了鼎、鬲、甗、簋、豆、盨、簠等盛飯裝菜的食器。所以考古愛好者有句俏皮話:“商朝人全體酒鬼,周朝人都是吃貨”。
商周時期的酒,大多是用小米、黃黏米等主糧釀造。商人如此全民酗酒,很難想象他們哪里來這么多的糧食——除非這些糧食就不是商朝人自己種的。而商人素以擅長貿易聞名,這也是為什么貿易在漢語里稱為“商業”。至于商人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極有可能就是青銅器。
青銅鑄造在當時是非常厲害的“高科技”,只有極少數邦國掌握了這種高新技術。比如我們熟知的三星堆青銅器,最新檢測就發現并非四川本地生產,而是來自江西吳城——這正是商朝在南方的重要據點。因此有學者懷疑,商人可能是通過青銅貿易,從其他方國那里榨取糧食。比如三星堆青銅器,沒準就是商朝人代工,再要求當地人用糧食高價來換取——不掌握最新科技,就只能淪為廉價農產品出口地,果然落后就要挨打。
商朝人這種仗著技術壟斷漫天要價的缺德行為,或許惹怒了臣服的眾多方國。最后在周人的帶領下,諸侯聯軍于牧野大破商軍,這場軍事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