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維碼到NFC:談談基礎設施建設交替領先現象
對于消費者選擇新產品,有一個著名的新產品用戶價值公式,即新產品的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使用某款新產品獲得的新體驗,減去之前類似產品獲得的舊體驗,這就是替換收益。替換收益越大,用戶丟掉舊產品,轉向新產品的動力就越足。
責任編輯:陳斌
當下,NFC支付對中國人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那么,在中國,NFC支付有可能取代二維碼嗎?
二維碼,英文叫Quick Response,簡稱QR code,最初是日本人在1994年發明的,然后在中國開了花。2011年,智能手機初具規模,這一年,支付寶正式進軍線下近場支付場景,啟用條碼支付,這是全球首款二維碼支付產品。如今,二維碼在移動支付等領域,有著國民級的超大規模應用。
二維碼的優勢主要在于成本,一部手機就是一個支付設備,手機每個人都有,所以,對消費者而言是無成本的。二維碼對商家而言,開通簡便,商家只需要打印一個二維碼,就能進入這個市場。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掃描某個二維碼,或者商家用掃碼槍掃用戶的手機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完成支付。
NFC是比二維碼更早的技術。2003年,飛利浦半導體、諾基亞和索尼公司共同研制開發了NFC技術,這是一種短距離高頻無線通信技術,由非接觸式射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