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文化原創榜·電影丨既豐富,又匱乏
編者按:
評選理由:這是一部極具巧思的電影,形式和內容高度匹配,召喚出我們的懷舊情緒,但不過分傷感。它的存在提示我們,科幻和現實的關系不是對立的,科幻與現實息息相關。相較于超高成本的《流浪地球》系列,這部電影展現出我們最初喜歡科幻的樣貌,浪漫、樸素、真誠又具有批判性。
推薦人:
北京語言大學教師 胡亮宇
中國人民大學教師 繳蕊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王小魯
北京師范大學教師 王昕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 王雨童
責任編輯:劉悠翔
2023年,是后疫情的第一年,也是中國電影產業復蘇的一年。根據貓眼研究院公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達549.15億元,城市院線觀影人次達12.99億元,其中國產電影貢獻全年票房的83.8%,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共73部,其中國產影片50部,年度票房前10名的影片也均為國產片,似乎標志著好萊塢電影影響力在中國的衰落。
與此同時,2023年北美票房收官于90億美元(約646.3億元人民幣),再度登頂全球第一大票倉。
將兩組數字對比2022年的300.67億元和73.66億美元,電影從業者和資深影迷或許都能獲得一些安慰。它們至少向世人證明,經歷了漫長疫情的沖擊后,電影依然算得上當下最強勢的大眾藝術?;仡?023年中國院線,不但有創造了超高票房紀錄的春節檔和暑期檔,也涌現出一批不容忽視的藝術電影。對比前一年,2023年中國院線電影的豐富度讓人欣慰,它們的存在顯示出可貴的包容度。這些小片盡管多數沒能獲得市場的強烈肯定,卻以各自的方式抵達目標觀眾,形成持續影響。
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劇照。資料圖
綜觀全年電影,取材于現實的話題電影最為亮眼,從而刺激市場,形成了一股創作風潮。支持者認為這是可貴的現實主義回歸,反對者認為它們反而讓現實變形。但不論觀點如何,這些電影進入到公眾視野,激發了我們與現實的互動,有效地開拓了公共輿論空間。
顯然,中國電影已經具有了相對獨立的市場規則,《流浪地球2》《封神》等具有一流工業水平的電影也在進一步取代好萊塢電影在部分中國觀眾心中的地位,中國式的電影奇觀也形成了獨特的召喚力。
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全球性的重要議題——階層、性別和種族也在以各種方式進入到中國電影的討論中,并且經由網絡延展和放大,其中《消失的她》與《芭比》在暑期檔的話語競爭成為2023年讓人難忘的文化景觀。
現實主義的回歸?
南方周末:2023年可以說是國產電影復蘇的一年,《滿江紅》《流浪地球2》《孤注一擲》三部電影的總票房就占據了全年電影的五分之一。幾位能否結合自己的觀影經驗,先談談對2023年電影的一個大體印象?
王昕:我覺得2023年電影不是均質的,從檔期來說,春節檔和暑期檔都是比較火熱的,討論度都比較高,還出現了和“粉絲經濟”強綁定的情況。但對我來說,更有趣的反而是大檔期中間涌現出的一批小片,比如《燃冬》《鸚鵡殺》《河邊的錯誤》《宇宙探索編輯部》……它們有些取得了還算不錯的票房,有些有口碑滑坡或者票房不理想的情況。但我明顯地感覺到不論觀眾對這些電影持什么態度,都好像出于對當下的某種關注,這是2023年比較特殊的現象。
王雨童:我感覺2023年的電影整體比較平,雖然也有一些現象級的電影出現,但是對它們的討論是相當分散的。吸引大家的往往是所謂的話題,我覺得很多電影不能說是現實題材,而是話題電影。很多電影會用網絡議題作為電影的主題去吸引觀眾,這是2023年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比如《鸚鵡殺》《消失的她》涉及的情感PUA;《孤注一擲》涉及的電信詐騙;《涉過憤怒的?!飞婕暗脑彝?。大家關注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電影引發的網絡話題,某種意義上,電影再度構成了公眾話題和公眾文化事件,當然這點可以討論。
南方周末:確實,回顧2023年的中國電影,現實主義題材占據主流。不論是《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八角籠中》這種獲得高票房的商業電影,還是《撥浪鼓咚咚響》這類極低成本的文藝片都取材于現實事件,因此也有媒體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現實的回歸”,你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繳蕊:我在很多所謂的現實主義電影中看到的劇情邏輯和細節其實是脫離“現實”的。比如家暴題材的《我經過風暴》,關注家庭暴力和女性生存狀況十分可貴,但劇情里仍然存在讓人大腦“過敏”的硬傷。我不知道是否存在一些禁忌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