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如何變良田?

選育和種植耐鹽堿作物,將鹽堿地變成良田,提高鹽堿地糧食生產能力,不失為解決糧食短缺的一種方法。

責任編輯:朱力遠

如果你旅游去到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甘肅的河西走廊,或者東北嫩江平原,或者黃河三角洲沖擊平原,你就有可能看到一片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的土地,這里植被稀疏、人煙稀少、地下水都是齁咸齁咸的,這就是鹽堿地。

我國鹽堿地面積約有15億畝,約占全世界鹽堿地面積的1/9,其中5億畝具有開發利用潛力。鹽堿地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平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東部沿海地區和黃淮海平原。受自然條件、氣候差異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鹽堿地形成原因各不相同。

要把鹽堿地變成良田,需要根據不同鹽堿地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工程、化學和生物等多方面的改造措施,并選擇和種植不同的耐鹽堿植物。視覺中國|圖

要把鹽堿地變成良田,需要根據不同鹽堿地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工程、化學和生物等多方面的改造措施,并選擇和種植不同的耐鹽堿植物。視覺中國|圖

西北地區的鹽堿地主要因為富含鹽分的土壤經過冰川移動、雪融水、洪泄、河流等流水作用,將高度濃縮的鹽分帶向西北廣袤區域,加上這些地區降水量偏少,水分大量蒸發,鹽分滯留在地表而形成鹽堿地,這些區域以硫酸鹽為主;沿海灘涂地區的鹽堿地則是因為海水侵襲、倒灌造成,這些區域以氯化鈉為主;也有一些地區的鹽堿地是因為人為活動造成,如東北的嫩江平原是我國三大草場之一,以盛產羊草聞名,但是由于過度放牧,過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質量逐年下降,退化成蘇打型鹽堿地。

這些鹽堿地區域多數植被稀少,生態脆弱,土地生產力低下,對周邊的居民和牲畜的生活和生存造成巨大影響。我國人口眾多,每年消耗的糧食20%左右依賴進口。近年來,國際軍事沖突不斷,主要糧食生產國各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