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蜂擁而至“求撈”“要高分”,大學老師該怎么辦?
事先告知學生,譬如在第一次授課環節,或答疑課環節,明晰表達部分看法,譬如:其一,“求撈”信息沒有多大意義,不會從根本上左右我判分;其二,詳細說明平時分的主要依據,如加分原則包括主動擔任小組作業presenter,上課主動發言與互動,完成具有挑戰性的選做作業;其三,主觀題方面,明確表達更有機會拿高分的情況(以社會學為例),如提出一個科學問題,有第一手調查資料,重視身邊及“附近”的社會現象,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
責任編輯:陳斌
本學期行將結束,于大學生而言,考試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各任課老師給學生評分與打分。這個時候,不少老師的企業微信里會有各種來自學生的消息如雪片般飛來,用學生的行話說就是“求撈”。
“求撈”,顧名思義,就是“老師,學生我求求您,把我撈出來”,從學生期望達致的目標看,分兩種情況:一是那些平日不怎么來上課,平時作業完成情況一般般,然后期末作業的答題情況也不太好的差等生,他們就是想老師給他們及格,他們順利拿到該門功課的學分。更普遍的情況是第二種人,即那些平日及期末均表現不錯的優等生,他們想要盡量高的分數,有的同學甚至直接向老師明確表達其訴求,如索要95分甚至98分,類似措辭比如“希望老師能給個95以上的分數,球球(求求)了”。
從“求撈”的具體行文內容看,大體分三種情況:
其一,猛夸任課老師,譬如“聽說老師您是善良和正義的化身,提過績點的人站成一列可以排到法國,相信您37度的雙手一定不會打出冰冷的分數”,“在跟你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到了很多”,“我覺得老師您的課講的還是挺有意思的,有時候會講一些比較冷的笑話”。
其二,猛打感情牌,過分關心老師,有些措辭讓人哭笑不得,譬如“老師改試卷時注意少碰冷水,洗頭發完了一定要立刻吹干,晚上記得按時睡覺按時吃飯,不要太勞累,不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