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植樹,企業保護自然的故事還能怎么講?
2024年1月16日,來自46個國家的320家公司與金融機構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宣布,在2023年到2025年的公司年報中,將按照TNFD框架進行自然相關的信息披露。
可以預見,TNFD有可能促進自然相關披露從少到多、從自愿走向強制。因此,企業盡早適應TNFD的披露框架,也是對ESG體系完善的未雨綢繆。
責任編輯:汪韜
2023年6月,環衛工人在秦皇島市海港區境內的排洪河清理水中雜物。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寸土寸金的香港島CBD中心,一個大型商圈正在重建。和以往地產項目開發不同,這里將劃出35%的面積成為生態景觀區,種上黃桐、肉實樹等53種本土樹種。珠頸斑鳩和樹麻雀等小型鳥類、蝴蝶等昆蟲將與人類共棲。
上述場景來自太古地產的太古坊改造項目,考慮了生物多樣性保護。35%的具體目標,來自于香港大學合作開展的研究。
不只是這35%的目標,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太古地產還要在50%的新開發項目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以至少20%的綠化覆蓋率為目標。類似的數字化目標還出現在跨國公司寶潔、藥企巨頭葛蘭素史克(GSK)的計劃中。
保護自然并非植樹造林這么簡單。
這些大公司正在參與的是自然相關財務披露框架(TNFD)的試點,TNFD(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全稱為“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是一個以市場為主導、以科學為基礎的倡議,旨在為企業披露自然信息提供框架。簡而言之,就是告訴公眾,企業為了保護自然做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