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角子”不是水餃是油角
經媒體反復宣傳,水餃大為普及。冬至、春節將臨之際,總有媒體提醒人們吃餃子,但一直講不出背后的道理。油角象征著金元寶,這是過年吃油角的美好寓意。
責任編輯:劉小磊
油角象征著金元寶,有“好意頭”,與“恭喜發財”的吉祥語正相配套。
《漢語大詞典》釋宋代“角子”為餃子,謬種流傳,至今媒體多從此說。中國宋史研究會原會長朱瑞熙教授,曾撰成《宋代角子考》一文(載《中國烹飪》2000年第1期),詳盡考釋史料,認定宋代的“角子”或“角兒”肯定不是餃子。朱瑞熙認為《夢梁錄》所稱“角子”,應該與北京的“糖三角”或廣東的油角相似。朱先生還引元代史料指出,宋元“角子”是上屜蒸熟、用油炸熟或鐺內烙熟。按筆者的理解,宋元“角子”有蒸、炸、烙三種烹飪法,烙角子相當于“鍋貼”,炸角子則相當于廣東的炸油角。宋元時代并不流行“水餃”吃法。筆者認同朱先生的主要結論,細節上仍想補充一二。
按古音而言,宋人的“角子”讀角(gok)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