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害化處理是浪費?不食用野豬肉的智慧
對野味堅定說“不”,對野豬肉忍痛割愛,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我們理應堅持的標準答案。
責任編輯:溫翠玲
前不久,南京市浦口區對野豬獵捕試點中捕獲的18頭野豬,全部按照嚴格的程序,采取焚燒、掩埋等方式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此舉引發網友熱議。有的認為,野豬肉是老天爺賜給的美味,把它燒掉、埋掉,太浪費了,即使不進入市場,也可以贈送給福利院等機構或困難戶等特殊人群食用;甚至還有人調侃,南京不愧是發達地區啊,有肉不吃。
這些觀點,貌似頗有道理。但筆者認為,有關部門之所以這樣安排,恰恰體現了對獵捕試點的審慎、嚴謹,特別是不留后遺癥的生態智慧。
誠然,野豬肉比人工飼養的家豬肉味道更美。以前獵戶們靠山吃山,吃野豬是平常事。自己吃不了的,還可以拿到市場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