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莊文強:港片要擺脫套路,不能讓觀眾一開始就猜到你要講什么
做電影最忌諱的就是一開始想得太多,反而就應該想如何講好故事,其他東西都是看它的命運。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而是不能,大家就為港片貼上了一個固有的標簽。重要的是,這種標簽下的港片現在也不受內地觀眾歡迎了,罵聲還很響亮。
王家衛是上海人,他小時候在上海居住,可以拍出上海的底氣,但我不行。我在香港出生,在香港長大,自然就會去寫我熟悉的題材。
責任編輯:李慕琰
莊文強試圖在《金手指》中講述香港從工業社會轉型成金融服務社會的過程中發生的故事。他認為,這觸及香港的“核心價值”,關乎這座城市的文明從哪里來。(受訪者供圖)
小時候,莊文強發覺家中的大人有些奇怪:他們時而很有錢,給他買這買那,時而又非常拮據,換校服的錢都拿不出。還有同學的家長突然失蹤,由此改變了人生軌跡。當時莊文強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很多年后他才意識到——那些大人都買了股票。
莊文強出生于1968年,次年就趕上香港股市大騰飛,1972年恒生指數最高漲了7倍,激發了普通市民對股票空前的熱情,經濟進入快車道。然而1973年3月,香港就發生了歷史上最大的股災,六個月時間里,恒生指數從1700多點跌至500多點,這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的第一次股災,也是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
在莊文強看來,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當年在經濟高度發達的背后潛藏著不為人知的暗面。其中,1980年代發生的“佳寧案”就是香港社會轉型期著名的一樁案件。
“佳寧案”被稱為香港十大奇案之一,發生在1980年代初。涉案的佳寧集團成立不過4年時間,就擁有包括餐飲、旅行、交通在內的多個業務線,涉及高達70億元港幣的業務,事實上,這家龐大的集團只是一個“空殼公司”,最終資不抵債清盤收場。
“佳寧案”從1983年曝光,直到1996年才最終結案。該案打破香港司法史的四個紀錄:保金最高、保期最長、公費最巨、證物最多。十多年下來,光訴訟費就超過2億元港幣,涉及的款項高達66億元,一度成為香港社會最受關注的案件。
莊文強在調研中發現,所謂的“金融風暴”不但屢次發生,涉及的金額也越來越大。不管事件的主人公是誰,他們的套路都是相似的?!盀槭裁慈藗兛偸且淮未瓮葳謇锾??”莊文強帶著這個疑問,以“佳寧案”為原型,創作了電影《金手指》的劇本。
與他之前創作的《無間道》《無雙》相似,《金手指》也是雙男主配置,主人公程一言與劉啟源,性格迥異,互相斗法。但與一般的犯罪片不同,《金手指》沒有簡單的正邪對立,正義也并不總是戰勝邪惡,電影的最后,廉政公署的劉啟源耗費十多年搜羅程一言的罪狀,后者僅僅獲罪3年,留給觀眾一個值得深思的結局。
這樣的敘事,在港片里并不常見,在《金手指》里鮮少看到火爆的動作戲,人物沖突基本靠文戲推動。莊文強解釋,他故意去除了香港電影的慣常套路,嘗試用新的方式來表現這個題材。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曾將港片定義為“盡皆過火,盡是癲狂”,莊文強卻認為這種標簽化的電影看多了也會厭煩。他覺得近來幾部港產動作大片的問題就是人物和劇情表現太過,觀眾并不接受?!皞鹘y的套路正在失去吸引力?!鼻f文強分析《奧本海默》和《芭比》的成功,意識到香港電影必須求新求變,還要有好的故事。
講好故事是莊文強的追求。他的父親是一家電影院的經理,從小他就混跡在影院,大一結束后,他放棄了最初選擇的理工學院,改入香港浸會大學學電影。大學時代,莊文強就發現自己有寫劇本的天賦,常常很快就能寫出一個故事。畢業后,他兜兜轉轉進入無線電視臺(TVB)做管理工作,直到31歲才正式以編劇身份進入電影行業。
彼時,香港電影早就過了所謂的黃金年代,伴隨著盜版錄像帶產業的興起,以及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香港電影的產量急劇下降,“東方好萊塢”地位不再。
2002年,莊文強的好友麥兆輝找到他,給他看了《無間道》的第一稿,請他提意見。原本只是擔任編劇顧問的他卻越改越多,讓劇本呈現出新的面目。二人聯合編劇的《無間道》上映后,在整個華語地區引起轟動,僅香港本土就收獲了5500萬港幣票房,成為影迷心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但他說:“我到現在都覺得《無間道》成為經典這件事很虛幻,人們總以為《無間道》是花了很多錢拍的,其實這部戲成本很低的?!?/p>
轉型做導演后,莊文強拍的多是犯罪類型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